第二十二章 兩房和解(1 / 3)

坐在床沿歎息一陣之後,柳若兒很快又恢複了精神。她不是那種天真到以為隻要坐在這邊怨天尤人麻煩就會自動消失的人,也不是那種遇到難題便隻會退縮,沒有韌性的人。

她是柳若兒,是掌管過一個跨國集團將近十年的CEO,是走過鬼門關,兩世為人的奇女子。她不會懼怕任何困難,也不願輸給這些古人,所以……她要冷靜,她要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那些看低她的人刮目相看。

在書房裏呆了一個下午,翻閱了許多關於鹽業方麵的書,幸好這個時代所用的字體形同楷體,要是小篆什麼的,那柳若兒大概隻能望書興歎了。

根據書中記載,在這個時代所有鹽的來源分別可以歸納為海、池、井、土四種,一般稱之為“海鹽、池鹽、井鹽、土鹽”。

海鹽顧名思義是來自******;池鹽指的是內陸一些鹽湖出產的鹽,也能稱之為湖鹽;井鹽是在某些特殊的地方,因為地下鹽鹵豐富,所以鑿井取鹵而來;而土鹽則是來自隨處可見的大地。

北齊國內因為有好幾處大鹽湖,所以從很久以前開始池鹽便占據了北齊鹽業很大的比重。宏國南麵的百夷國,雖然地勢崎嶇卻盛產井鹽,一直都以井鹽聞名國內外。而宏國夾在兩國之間,一沒有什麼大鹽湖,二又沒有豐富的井鹽產地,所以一直在鹽這個問題上都過分依賴這兩國。

直到宏國建國後三年,居府的老太爺來到了東瞻城,找到了這麼一處水質優良,海灘平坦遼闊,適宜製鹽的海域,宏國的鹽業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論質量和品質,宏國海鹽可能略遜於北齊的池鹽和百夷的井鹽,但若是論到產量,這兩國就遠遠不及大宏國了。

相比起池鹽和井鹽的精細,海鹽最大的優勢就是產量高。雖然質量可能略遜一籌,但普通的老百姓並不需要質量特別上乘的鹽,所以以產鹽量大為特點的同泰祥,很快就揚名內外。

因為同泰祥的興起,天下各處也漸漸開始流行起了海鹽製作。但大概是地理位置的不同,北齊和白夷出產的海鹽就是沒有宏國的好,而宏國其他地方出產的海鹽也遠遠不及同泰祥。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宏國海鹽甲天下,東瞻海鹽數第一”的說法,而同泰祥出產的海鹽也有了“同泰玉砂”的美譽。

“沒想到這個時代的製鹽技術和中國古代比落後了這麼多。”柳若兒放下手中的一本書卷,不由的感歎道。

她雖然對專業的製鹽知識懂的不多,但曾經也細看過《天工開物》,隨手翻閱過《熬波圖》,還有那些快被她翻爛了的史書中也有過古代製鹽的記載。

相比之下,現在她所在的這個時代,能夠集中勞動力大批製鹽的方法居然隻有三種,而且連海鹽這樣很容易讓人想到的製鹽方法也都剛剛隻有三十多年的曆史,實在不能不讓人感歎一句此時鹽業的落後。

“唉……這樣落後的技術,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提升產量,這兒又沒有發電機又沒有機器!”

將臉埋入書卷之中,柳若兒不得不承認,自己在花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之後依然毫無頭緒,根本就無從下手。

就在柳若兒還苦苦掙紮在書海中時,居府內的其他人卻悄悄的開始了行動。

【瓊宇樓·偏廳內】

大奶奶坐在這兒已經好一會兒了,桌上的茶杯也被珍珠來回斟滿了幾次,但縱使這樣,她的臉上都絲毫沒有露出不耐的神情,反而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在此等候著。

“姐姐久候了,都怪妹妹不好,這午睡的習慣怎麼也改不掉,奶娘叫了好一會兒才將我從周公那兒給叫回來。”

三奶奶曲步款款的從屏風後走了出來,從她那惺忪的睡眼和略顯蓬鬆的頭發看起來,似乎真是剛起床不久。可再一細瞧,三奶奶那柳葉眉描畫細致,粉黛清掃眼尾,唇色也塗抹勻稱,根本就不是剛起床急著趕出來的人應有的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