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品牌忠誠永遠不死,它隻是有時老去(1 / 1)

品牌忠誠永遠不死,它隻是有時老去

卷首語

作者:王晨

品牌忠誠又死了?

那腦殘粉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瘋狂?

腦殘粉是一種品牌忠誠,忠誠到用“忠誠”二字已經無法刻畫他們對一個品牌的忠誠程度,在旁人看來實在是無法理解、匪夷所思,到了精神和人格殘疾的地步。

他們在互聯網上的集體攻擊行動更是超越了品牌忠誠的範疇,直接進入了心理學所說的集體無意識和社會學所說的集體狂歡。

腦殘粉最常出現在演藝明星這種文化產品上,恰恰準確地說明了消費者能產生忠誠度的品牌,都不僅僅是在產品功能上表現卓越,更要在文化和心理層麵征服消費者。

在實體產品領域最容易產生品牌忠誠的奢侈品,哪一個不是在文化上做足了文章?

《紐約客》雜誌那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品牌忠誠度已死》認為,可口可樂不是例外情況,比如,可口可樂並沒有品牌忠誠度,它擁有的是產品和經銷商忠誠度。人們之所以喝可口可樂是因為他們喜歡它喝起來的味道,並不是因為它是可口可樂。而他們喝可口可樂比喝百事可樂更多,是因為可口可樂擁有更好的分銷網絡。

但是這位作者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可口可樂一度擁有極高的品牌忠誠度,人人以喝可口可樂為榮,因為它是美國的象征、時尚的象征、現代化的象征。

這種品牌忠誠,甚至不是可口可樂營銷的結果,而是那個時代賦予它的。享受同樣待遇的還有麥當勞。家長們把去一趟麥當勞當作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至高獎品,你真的認為他們是忠誠於那漢堡和薯條嗎?

今天可口可樂和麥當勞在中國已經失去了這個地位,也正是因為附著在其上的文化崇拜,隨著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GDP第二大國而逐漸褪色。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品牌忠誠從來都沒有死,隻不過我們原來把很多東西誤認為是品牌忠誠。很多時候大家選你,不過是有“好感”,或者矮子裏麵挑高個,連“愛”都談不上,更別說“忠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