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劉六順和劉大順
按照詞典的說法,取名是指運用各種方法將人或物指定一個便於識別區分的名稱。中國人的名字也就三個字,除去姓氏,就隻剩下兩個字的任意發展和想象空間。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在這兩個字上費盡了心思,想盡了主意,所以才會有人想出一些古僻字、符號、甚至四五個字來試圖求新求變,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六順出生的那個時候,雖然網上已經有代為取名的,隻要出錢,擺地攤的相麵先生也可以代勞,可是給孩子取名字卻依然是爸爸媽媽的事,也是爺爺奶奶的事,更是一件天大的事,不知要絞盡多少腦汁、進行多少推敲才能確定下來。六順出生的當天,趕到醫院賀喜的東山鎮的鄉親就在開始幫那個六斤六兩的小男孩取名字。那個剛剛過門不久、還是個新媳婦的妖*的孫二嫂在拍著手說道:“大家就不用翻書,也不用請先生給這個孩子取名字了,東山鎮最有學問的李老板不也在這裏嗎?“
“根本不用想,劉家這個小子的名字是現成的。“那個妖*的孫二嫂根本沒有思索就搶先脫口而出:“就叫六順!六六大順,誰也沒有六順這麼順,當然就非他莫屬!“
這樣順理成章的提議當然會贏得所有人的一致同意,所以,六順的名字當他還在醫院的婦產科的那張育嬰*上和一大幫素不認識的女孩子躺在一起的時候,那裏的醫生護士就開始那樣叫他的名字了,連六順的媽媽、那個因為給三代單傳的劉家添了一個男丁而受到無微不至的照料的周亞麗也就很自然的被那些喜歡六順的醫生護士、還有那些同病房的產婦叫做“六順媽媽“了,比其他的那些走馬燈似的更換著的產婦常常被護士小姐冷冰冰的稱作“XX*的“不知高級和尊貴了多少倍。
等到六順的媽媽平安出院,回到他們劉家所在的那個叫東山鎮的地方的時候,那個劉家三代單傳、新添的胖胖的劉家小子叫六順的名字早就已經傳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加上本來就是六月初六這樣的好日子,還有六斤六兩這樣的好斤兩,肯定就是大吉大利、洪福齊天,大家肯定都是拍手讚成、個個叫好,叫來叫去自然也就約定俗成了。
可是在給那個六斤六兩的男孩子登記入戶的時候,六順的爸爸、那個叫劉長喜的男人卻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那個後來當上了公安分局分局長、當時還僅僅隻是一個管片戶籍民警的柯學接過了六順爸爸遞過來的煙一邊抽著,眼睛習慣性的被熏得眯縫著,一邊煞有其事的想了很久才說,六順本身就姓劉,如果取名叫劉六順讀起來似乎很有些拗口:“當然叫六六大順最好不過了,可那又是四個字,又像是他媽的日本鬼子的名字,當然不行。照我的想法,不如叫劉大順,聽起來響亮、寫起來也顯得大氣。再說,還不是有六六大順的意思在裏麵嘛。“
那個直到六順生了很久以後才從南方打工的地方姍姍歸來的六順的爸爸劉長喜認為無論是叫劉六順還是叫劉大順都無所謂,那個孩子就是叫牛糞、牛屎、**、牛B、牛棚也無所謂,反正在他的心裏這個孩子與他無關。
那個文質彬彬、辦事很認真的戶籍警察柯學就在劉家的那本戶口登記薄上寫下了“劉大順“這三個字。那個時候的戶口薄還是手寫的,用蘸水筆蘸著碳素墨水寫的。練戶籍的字寫得不好,還有些潦草,眼睛也被煙熏得眯縫著,如果不注意看,“大“和“六“兩個字根本分不清楚,再說誰會沒事去看戶口薄?除非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