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分)A具有政治、經濟、科技、文體、藝術等某方麵較深廣的專門知識,舉辦專題講座,深受學生歡迎6~49
(6~49)B具有政治、經濟、科技、文體、藝術等某方麵較深廣的專門知識,能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48~37
(48~37)C具有上述某方麵的專門知識36~25
(36~25)D達不到C等要求24~0
(24~0)續表評價指標等級標準評分範圍評定分數5指導課外活動
(4〈8〉分)A具有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學科、文體、藝術等某項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較強能力,堅持指導學生課外活動成效顯著4~33
(8~65)B具有上述指導學生的能力,堅持指導學生課外活動,有成效32~25
(64~49)C具有上述指導學生的能力,堅持指導學生課外活動24~17
(48~33)D達不到C等要求16~0
(32~0)評價結果各項指標評價結果分數之和說明①高級教師5項指標全部評價,自評滿分40分;②中級教師用3項~5項指標評價,自評滿分20分將評價結果左移一位小數點,得原分值
評分範圍欄()內的數字是中級教師的評分範圍
表5高(中)級教師高要求評價標準(評他人用表)60(30)分
指標等級評分範圍評定分數ABCD12345678910111211818~105144~109108~7372~021515~1312~109~56~03(12(9))12~97
(9~73)96~73
(72~55)72~49
(54~37)48~0
(36~0)4(9(9))9~73
(9~73)72~55
(72~55)54~37
(54~37)36~0
(36~0)5(6(8))6~49
(8~65)48~37
(64~49)36~25
(48~33)24~0
(32~0)合計(60(30))60~49
(30~25)48~37
(24~19)36~25
(18~13)24~0
(12~0)說明:
①本表供教師評價其他高中級教師使用。
②本表平分範圍按方案設計的滿分值擴大了10倍。目的是減少小數點後的位數,便於計算。評價結果向左移一位小數點即還原為原設計分數應得的數值。
③“評定分數”欄內1、2、3……表示被評價教師代號,將每位被評價教師各項指標的結果相加即為評價結果。
評價方法提要:
①高級(中級)教師高要求的評價,每學期末評價一次。由本人、同組教師和學校領導共同參加,先按本人、同組教師和學校領導分別彙總評價結果,如同組教師、領導參加評價2人以上,則計算平均值,然後相加就是被評價教師的高要求評價結果。
②高級教師5項指標全部評價,中級教師用3、4、5項指標評價。滿分值分別為20分和10分。
③非高級、中級教師也可用高要求評價標準,按照上述標準進行評價。結果達到優良者可視為有突出成績。
表6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自評用表)(20分)
評價指標等級標準評分範圍評定分數1234期末1組織教學(3分)A①按時上下課②課堂秩序良好③學生思維活躍④氣氛活潑嚴肅3~25B達到A等1項~3項要求24~19C達到1項~2項要求18~13D達不到C等要求12~02講課(5分)A①完成課時計劃②內容科學準確③重點突出④難點分散5~41B達到A等1項~3項要求4~31C達到A等1項~2項要求3~21D達不到C等要求2~03教法(4分)A①方法恰當②板書規範③合理使用教具④多向信息交流4~33B達到A等1項~3項32~25C達到A等1項~2項24~17D達不到C等要求16~04教態(2分)A①語言清晰簡練②儀表端莊③態度親切自然④有感染力2~17B達到A等1項~3項16~13C達到A等1項~2項12~09達不到C等要求08~05效果(6分)A90%以上學生掌握所教雙基,受到教育,學習方法、能力、智力得到訓練、培養6~49B89%~75%學生收到A等要求48~37C74%~60%學生收到如上效果36~25D59%以下的學生收到如上效果24~0續表評價指標等級標準評分範圍評定分數1234期末綜合評價(20分)各項指標評價結果分數之和20~0評價方法提要:
①每個教師每學期都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3次~4次自我評價,學期末將各次評價結果相加除以評價次數,求出平均值。
②每個教師每學期都應按學校要求完成評價次數。學期末分別計算對每個教師評價結果的平均值,提供給被評價教師。
③自評結果,同行教師評價結果和領導評價結果相加即為學期課堂教學評價結果。
④課堂教學評價不論是自評、他評或領導評價,都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不宜集中時間搞評價。教師評價他人,領導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使用“評價他人用表”和“領導用表”(附後),每節課填寫1張。評價他人用表可作為評價教師“評課”指標。
(4)突出成績(重大失誤)加(減)分項目。
突出成績項目:
①教育、教學、科研的重要成果。
②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科技、文化、學科成果或區、市以上獎勵。
③達到“對高級(中級)教師高要求評價標準”的優秀結果的非高級(中級)教師。
④學校領導和教職工公認的其他突出事跡。
重大失誤項目:
①因不負責任造成教育、教學和學校財產重大損失;
②因不負責任造成學生重大傷害事故;
③體罰、變相體罰不接受教育;
④學校領導和教職工公認的其他重大事故。
突出成績和重大失誤由學校根據具體情節,從實際出發,在15分範圍內決定加(減)分數值。
表7學期教學工作目標
第一學期:第二學期:表8工作情況登記表
教學工作所教學科任教班級/周課時數/班主任班級/班學生數/活動小組小組名稱參加人數/活動次數/公開(觀摩)課內容次數/參加人數市人,區人,外校人,本校人,共人評價培養教師教師姓名形式效果/教科研題目活動方式活動次數/自學進修形式課時/內容效果著作著作名稱形式/發表刊物(出版社)著作字數本人完
成字數說明表中畫“/”表示上、下學期,上學期情況填在“/”上邊
表9工作表現評價標準(領導用表)
指標等級評分範圍評定分數ABCD1234567891011121(25)25~20120~15115~10110~02(85)85~68168~51151~34134~03(15)15~12112~919~616~04(15)15~12112~919~616~05(15)15~12112~919~616~06(15)15~12112~919~616~07不作評價8不作評價合計(170)17013610268||||137110216810注:本表的說明請閱“評價他人用表”。
第八節師行的測評
教師行為的評價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對教師行為的效果進行判斷以改進行為的一種評價。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教師的行為質量對教育質量起著重大的決定作用,因此,教師行為評價是教育評價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要遵循教育評價的一般規律,但也有其特殊性。
搜集教師行為評價信息的方法很多,包括測驗、評定量表、觀察、談話、調查等。與其他評價相比,教師行為評價更重視動態的評價方法,更強調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它既是可以對教師某一種行為的單項評價,又是可以對教師全麵工作的綜合評價。評價的結論一般以等級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語言描述的形式,結論還必須包括各種改進性意見和建議。
教師行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教師的行為。教師的行為評價提供反饋信息,以利於教師行為的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師行為評價還是保證教師高質量地完成各種教育教學工作,保證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其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全麵發展的有效手段;同時,通過教師行為評價,有助於推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進一步全麵提高學校工作的水平,全麵提高教育質量,也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威信,贏得社會廣泛的信任和尊重。
一、師行測評的內容
教師行為評價包括行為過程和行為效果兩大部分。行為過程又包括準備過程和實施過程。教師行為的準備過程主要指教師某項工作行為的計劃和準備工作,有時候也可以把教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作為參考內容;教師行為的實施過程包括有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批改作業、考查成績等幾個基本步驟和工作方法及工作態度等方麵的內容。行為效果又包括教育教學效果和社會效果。前者包括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它的變化,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麵的發展,以及完成這項工作所需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後者主要指社會的影響和家長的評價。教師行為評價的內容既要全麵,使評價能真正反映教師行為的本身,又要選擇主要方麵,抓住教師行為的本質,不至於使評價淹沒在繁雜之中,並使評價簡單易行。當然,在具體進行評價時,各方麵內容並非並重,時有側重,皆視實際而定。
二、師行測評的作用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資格鑒定作用
即評價一個教師與他擔任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否相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在進行教師聘任、教師工作安排、決定教師調動時,開展科學的教師行為評價可以防止隻看學曆的簡單做法,也可以避免隻看一時一事的片麵性,而能有一個全麵準確的判斷。
2盡職考核作用
教師是否忠實地履行了他所應盡的職責,完成了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達到基本要求,通過教師行為評價,可以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是考核教師工作所必需的客觀手段。
3業績評定優劣作用
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狀況,先進與落後、優秀與差劣,通過教師行為評價可以發現差距,評定等級,是評選優秀教師、衡量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業績的科學標準。
4改進行為作用
評價教師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找出差距,改進教師行為,提高培養學生的質量。同時,可以獲得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成效的確切信息,為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比較全麵的依據,因而成為促進教師行為培養,不斷提高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
5改善學校管理作用
教師行為評價是教育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提供必要的反饋信息,為學校管理的決策提供論證的依據。學校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應當將教師行為評價作為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師行測評常用的五種方法
1教師行為的社會評價
它是指社會作為主體對教師行為的評價。如畢業不久的學生、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以及其他同教師接觸較多的人員的評價。這些來自學校之外的信息源,可能提供更加豐富的多層次資料,從而更加全麵地評價教師的行為過程和工作效果。當然,這些社會評價者也會因為不熟悉評價要求和評價過程而使提供的信息比較散雜。通常是以座談和書麵問卷形式征詢意見,如果可能的話,評價組織者最好邀請評價者參與整個或部分評價過程。雖然社會評價的組織工作比較複雜,但社會評價反映社會較大層麵對教師行為的評價。現在也有人從評價的綜合性意義上,把行政領導對教師行為的評價納入社會評價。
2教師行為的集體評價
它是指評價的對象所在單位或教研組的同事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以教師集體的形式對教師行為進行評價,因而又稱“同事評價”。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地位相等,彼此比較熟悉,工作相似甚至相同,對教師所擔負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要求、原則、標準十分了解,因此,在評價工作中可以給出切合實際的正確判斷。但是,正因為共同工作,互相熟悉,在評價中也容易受人際關係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如個人之間的情感、職務職稱提升的競爭、嫉妒或“同行相輕”的心理,都可能使評價工作產生程度不同的偏差。因此,集體評價不能範圍過小,應當有一定數量的同事參加評價,評價結果才能較為客觀地反映了被評價者的實際情況。
3教師行為的自我評價
它是指評價者對自己的行為所做的評價,即通常說的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自我總結和檢查。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自我評價,不僅是因為評價者對自己的工作最了解,更在於自我評價把評價過程的客體同時也變成評價過程的主體。經過自我評價,能較好地調動教師本人對評價工作的關心和重視。消除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隔閡或對立,也有利於教師本人認真找出教育教學工作上的差距,加以改進和提高,對評價結果也能做到心服口服。
實際評價中已經有人把評價的對象的自我評價作為整個評價過程的預評階段。強調評價對象自我評價並不隻重視一種形式,而是從強調過程評價、動態評價的觀點出發,重視調動被評價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主體性。事實證明,評價對象參與評價活動的主動性、自覺能動性以及評價對象與評價者的合作,是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實現評價目標的重要因素。教師行為的自我評價由於教師的種種顧慮和心理負擔較重,自我評價也可能產生自覺或不自覺的誤差。因而在教師行為評價中,既要重視並尊重個人的自我評價,從自我評價中獲得許多珍貴的真實信息,又要對照社會評價、集體評價和專家評價等方式對結論進行修正。
4教師行為的社會調查
它是指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社會對教師行為的反映,是收集評價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行為的社會調查應該經過周密的準備和設計,製定出具體的調查計劃;應該選擇恰當的方法,盡可能全麵地收集多的信息;要求做詳細的調查記錄,並按評價的要求進行整理。調查對象包括不久以前畢業的學生、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以及其他與教師接觸較多的社會人士,他們提供有關教師行為的豐富資料,反映社會較大層麵對教師的要求。調查內容可以是教師行為的所有方麵,特別是教師的社會行為、教育工作行為和語言儀表以及反映在畢業生身上的行為效果;調查方法有個別訪問、實地觀察、座談會、問卷調查、查閱檔案材料和畢業生追蹤調查等方法。
5教師行為的社會調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
(1)訪問法。又叫“個別訪問”或“訪談法”。由評價者或評價組織者選派的人走訪有關部門和人員,當麵聽取有關教師行為的反映。要求訪問者準備好談話和提問的提綱,使訪談簡潔明了,從而提高訪談效率。
(2)座談會。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可以是專門邀請同一類人進行座談,如家長座談會或者畢業生座談會,也可以一次邀請盡可能全麵的各方人士就某一個話題進行座談。座談會比較費時間,且難組織,不宜經常采用,因此,座談會的中心話題一定要明確,組織者要注意保持座談會圍繞中心話題進行。
(3)問卷法。又叫“問卷調查”或“書麵調查”。通過向社會有關部門和人士寄發統一的調查問卷來收集有關教師行為的反饋信息。由於被調查人的認識水平和理解差異,因此調查問卷的設計要求比較高,且問卷法工作量較大。
(4)追蹤調查法。一般用於特別典型的畢業生調查,這種連續的調查雖然費力費時,但通過重點剖析,可以集中反映教師行為的作用等情況。
以上調查方法,各有利弊長短,可單獨采用,也可以綜合運用,互相補充。
四、師行測評的三階段程序
它又稱“教師行為評價的過程”或“教師行為評價的步驟”。盡管每一次行為評價的過程不盡相同,但大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和若幹步驟。
1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至少要進行三個方麵的準備:
組織準備。要建立一定的領導機構來負責組織領導評價工作。要建立專家評價小組,對評價工作的方案、指標體係和有關文件進行準備(有時由評價委員會準備),主要是擔負起實際的評價工作。
方案準備。包括評價的指標體係、測量方法和統計方法進行設計和研究。如果已經設計好,專家評價小組和評價對象也要進行討論,統一認識。
文件準備。包括指標體係、測量表格、評審表格、檢查提綱等。在實施評價前,還要發出通知,製訂評價工作進度表等。
2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進行自評。按照指標體係要求,按照有關表格,收集各種信息和數據,寫出自評報告。
第二步:專家小組進行實地評價。包括閱讀自評報告,索取有關彙報,實地考察座談,小組確定各項指標評價並進行討論。
第三步:彙總專家小組評價意見,做出評價結論,寫出評價報告。評價報告既可用量化(指出評定等級和評價值)的方式表示,也可描述和評語(定性)的方式表示,還可以采用兩者結合的形式。
3結果處理階段
專家小組的評價委員會或評價領導小組彙報,研究各評價對象的情況,確定評價結果的發布方式和有關建議的傳達方式,對評價工作過程進行總結。必要時,還要聽取評價對象和有關部門對評價結果和評價工作的意見,研究有關反饋信息,以利於以後改進評價工作。
五、師行測評的組織
教師行為評價活動應該由一個機構來統一領導和協調。在我國尚未建立專門的、全國性的常設評價組織的情況下,首先應建立評價委員會(或評價領導小組),擔負起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同時,要建立專家評價小組,對評價工作的方案、指標體係、有關文件進行準備(有時由評價委員會準備),主要是擔負實際的評價工作。
評價委員會(或評價領導小組)可以是行政組織機構本身,也可以是由有行政領導人員參加的專設組織,但必須有教師代表參加。主要負責評價工作的協調開展,還負責發布評價結果和傳達有關建議和意見,並對評價工作過程進行總結,以利於以後改進評價工作。評價委員會或評價領導小組一般是臨時性的,評價任務完成後即可撤銷。
專家評價小組是由評價委員會或評價領導小組聘請若幹有經驗的專家組成。專家應有相當的評價能力和社會聲望,且作風正派,公正正直,足以擔任起評價工作任務。教師行為評價的專家小組一般以7人左右為宜。其主要任務是對自評報告所提供的評價依據進行檢查、核實,然後做出評價結構,提出加強和改進行為的建議,通過評價報告。專家小組也是一種臨時性組織,除設組長和副組長外,必要時可設秘書以處理有關事務性工作。
六、師行測評的五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