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孵化基地(2 / 3)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和社會。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高等學府,山東科大做一場這樣的改革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讓每一位從這裏走出去的科大學生,無論他們未來是參天大樹還是無名花草,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榜樣。目前,山東科大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0%以上。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2011年度先進集體”、“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等榮譽稱號。

科技創新的攀登之道

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有著60多年辦學曆史的省屬重點高校。為人熟知的不隻是聞名遐邇的男女籃,更因為作為一所普通高校較強的科技實力。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直在走著育人重創新、科研促教學的堅實道路。

學校現有在校生37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5900餘人,另有獨立學院學生9300餘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學校設有16個學院,有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9個授權領域;78個本科專業。

沒有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做保障,就不可能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山東科技大學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科技優勢。學校有國家及省部級科創新平台66個,其中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1個。學校設有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授權業務中心、山東—俄羅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島市製造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在學校設有中國唯一的“中國科學中心”。其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另有青島市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實驗室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在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岩土工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等領域有較強的學科基礎和學術優勢。學校設有工程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研究院所90餘個。“十一五”期間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842項,科研經費達8.8億元,獲得各種科技獎勵713項,其中國家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18項。單就2012年,科研立項就達1004項,計劃與合同經費2.5億元,獲科技獎勵213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一項,省部級科技獎勵51項,授權職務專利2291件。

以一流學科為依托,致力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山東科技大學的一大辦學特色。不僅資助學生科研工作,還實施專利研究計劃,充分調動了學生創新的積極性。自2010年以來,學校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已累計投入730餘萬元扶持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但就扶持學生申請專利,每年就投入40萬元,學生研究專利,學校立項給錢,學生申請專利,學校輔助給錢。校園裏有很多勤於鑽研,善於動手的專利達人,“立項沒有?”成為校園裏學生流行的問候語。單就2012年,該校學生就獲授權專利2063項。

為扶持師生科技創新,學校建有大學科技園。山東科技大學的科技園,已成為教育部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機構”,入園企業、研發機構120餘家,現已形成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軟件開發、環保與化工、儀器儀表、自動化技術等產業中心,成為師生科學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更已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學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片土壤裏,每一個理論的突破,都最大化地構成了社會價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