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心情每一天(3 / 3)

有個南方大城市的女孩,偶然地遇到一個高大爽朗、說一口好聽普通話的北方男孩。會愛上他,女孩自己也沒有想到。

是讓愛情止於愛情,還是再進一步?那個飄雪的夜,男孩第一次在她耳邊說出一生的承諾。她聽見自己心底的掙紮。朋友建議她:不妨拿一張紙,中間畫一條線,把嫁的理由和不嫁的理由分寫在兩邊,哪邊的理由多,哪邊就是你的選擇。

女孩真的拿了張紙,左邊寫上“不嫁”,右邊寫上‘嫁”。在“不嫁”那一欄,她不假思索,提筆就寫:1.他剛參加工作,沒有經濟基礎;2.南方北方生活習慣不一樣,將來會有很多麻煩;3.他的學曆不比她高……

而在“嫁”那一欄,她想了又想,隻寫下了一條理由。

寫完了,女孩又忍不住再思量:是,他現在窮,可是他有才華,能吃苦,誰能說他不會成為百萬富翁?想到這兒,她毫不猶豫地劃去了第一項;沒有兩個人的生活習慣是一樣的,一輩子那樣長,可以慢慢適應,她又劃去了第二項……

最後,女孩哭了。

紙的左邊,各種各樣的理由寫得密密麻麻,卻都被一條條地劃去了,連一條都不剩了,不嫁的理由,現在是0。而紙的右邊,仍然隻有一條理由,一個被她用鋼筆描了許多許多遺像油畫一樣深深凸起來的字:“愛”。

所有的理由都可以被輕輕刪去,都可以不在意,惟有愛不能夠。也許,在愛的麵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理由。

五、珍惜和諧

有個學者專程到寺院,請教禪師:什麼叫做禪?

賓主對坐,禪師一直沒有談到禪,寒暄過後,禪師以茶水接待學者,但是,茶水倒滿了整杯,還是不斷繼續地倒人,眼看茶水不停地一直往外溢流,學者忍不住地說:“禪師,茶已經滿出來了,請不要再倒了。”

“是的,一般人就像倒水一樣。”禪師淡淡的說,“不斷地將自己的觀念與論點,裝人自己的心中,裝滿了,怎會不流出?”

學者說:“禪師我是來請教禪的。”

禪師當頭喝道:“不將心中的杯子空掉,如何來說禪。”

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人要學會“清空心靈”,學會“擺脫”。既要能“提得起”,又要能“放得下”。

有人來找禪師請求算命:“禪師,您潛修多年,乃得道高僧,您能告訴我,我將來會如何?”

禪師淡然答道:“你將來一定會死。”

這段對話看起來很可笑,但卻是人人所麵對的一個事實。

許多人終其一生,隻顧著爭名奪利,但卻忘了他將來會死。每個人自從生下來之後,就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所以生命也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有一個人到醫院去檢查身體,幾天以後,醫生告訴他得了癌症隻能再活三個月。

他相當沮喪,就推掉一切應酬,靜靜地待在家裏,才發覺:家裏原來是這麼的溫暖。於是他走向野外,仔細端詳陽光、溪流,世界真的很美。他才警覺到以前從沒用心活過,為什麼他平時都沒注意到呢!就這樣,他過了生命中最快樂充實的三個月。

三個月後,醫院通知他並沒得癌症,他有被愚弄的感覺,跑去醫院問醫生:“你為什麼騙我隻能活三個月?”

醫生向他道歉說是檢驗錯誤,但他仍不能諒解地質問著醫生。醫生最後擠出一絲苦笑說:“你說我騙你隻能活三個月,請問你,你又能保證你自己能再活多久呢?”

他當時愣在那裏,一句話也答不出來。

人的生命不是五十年、八十年,而隻在於呼吸之間。世界上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一切都隻是暫時借給我們使用罷了。也許我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但是一旦身體受傷,血流出來了,你不斷呐喊著:“血液啊!你是屬於我的,快停止,不要再流出來了廠’可是血還是照樣流著。

有時我們為了一些事情苦惱萬分。這時我們內心會呐喊著:“天啊!不要再折磨我了!”但是你心中的“天”會如此聽話嗎?

有人曾統計過,一個活到72歲的美國人一生的時間分配:睡覺,21年;工作,14年;個人衛生,7年;吃飯,6年;旅行,6年;等待,5年;學習,4年;開會,3年;打電話,2年;找東西,1年;其他,3年。

天神創造了人之後,不想將生活的秘密告訴人類,但又不知該將生活的秘密藏在哪裏,才不會被人類輕易發現。

有一位神說:“把它埋在山底下。”

天神說:“萬一人們去開山掘地,還是會發現的。”

另一位神說:“那就把它藏在深海裏好了。”

天神說:“人類以後發展高科技,自然也有辦法到海底去探勘,到時候這秘密也會被找出來的。”

當諸神都想不出好方法之時,有一位小神來到天神的麵前說:“我想把生活的秘密,放在人類的心靈深處。人類的天性隻會向外追尋,從不會探索自己的心靈深處,如此人類就永遠找不到它了。”

諸神全部都點頭,同意小神的意見。

我們大多善於向外界探索,去發現各種秘密,卻很少去尋找心中的秘密。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又說:“兵強於心而不強於力”。在現代社會,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

六、亦真亦幻

貝萊特頭上頂了個牛奶罐,奶罐穩當地放在她頭頂的一個小墊子上,她希望能平安地抵達城裏。她穿著普通短裙和平底鞋,急匆匆地趕著路。她邊走邊盤算:這次賣牛奶的收人可買100個雞蛋,由三隻母雞分三次孵化這100個雞蛋,經過細心照料,一定會成功。她想:“把這些小雞在家門口養大,並不會很難。這些雞也不至於被狐狸全部偷走,隻要留下的雞能換一頭豬就夠了。養頭肥豬用不了多少米糠,到了豬長大出欄,我可以賣掉它換一大筆錢。有了錢,還有誰能阻止我買一頭母牛和小牛犢呢?”想到這裏,貝萊特仿佛已看到小牛犢在牛群中耍歡,就高興得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奶罐隨即從頭上掉了下來,“吮”地一聲在地上摔得粉碎。於是什麼小牛犢、奶牛、豬、雞等等全部成了泡影。我們的女主人公,沮喪地離開了那灑了一地的“財富”,冒著有可能挨丈夫打的危險回家去了。

有的人善做白日夢,構造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摟,雖使人有一時快意的幻覺麻醉,終究無法使它實現。要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必須付出心血與勞動在先,才有親嚐甜美的果實於後。

有兩個畫家各繪了一幅畫,主題是風雨中的寧靜。

第一個畫家選擇了遠山之間的一個湖泊作背景,風平浪靜,湖麵如鏡,他得意地介紹其中的意境,說:

“你們看,這個湖麵連水波都沒有,飛舞的蝴蝶也停止不動,沒有風沒有雨,又遠離塵囂,完全呈現著平靜!”

第二個畫的是一幅奔騰的瀑布,旁邊有一枝小灌木,樹枝彎到水麵,在這樹枝頂端的分枝上有一個鳥巢,幾乎被浪花浸濕,發發可危,鳥巢內還有小知更鳥。

第一個畫家椰愉說:“這畫表現十足的動態,簡直可以聽到瀑布的水聲喧嘩!”

第二個畫家不慌不忙的回答:“你有沒有看到巢內的知更鳥,安祥地在睡著,一點都不受外界幹擾!”

觀眾一致的結論:“前者是停滯,後者才寧靜。”

“靜”是一種意境,“靜”裏蘊藏著“動”。“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幅好畫是一種絕美的境界,你不妨閉目思索,把這幅畫印在腦裏。

太湖之濱有一別墅群,依山而築,青磚紅瓦。在拍賣會上,這種18棟麵積相同、結構一樣的別墅竟拍出18種價格,最高的98萬元,最低的48萬元,那棟價格最高的到底好在何處?原來站在這棟房子的窗口,波光浩渺的太湖可以盡收眼底,而其他的房子就沒有這個優勢,多出來的50萬元,原來是一窗風景的價格。

你是否發現這樣一種道理,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值錢的東西大多是那些不相幹的東西。有時人類所追求的往往也是這些額外的不相幹的事情。一位老翁,冒著大雪,獨坐在小舟上垂釣,身子凍得瑟瑟發抖,他真的那麼急於吃魚嗎?我想他真正尋求的該是魚之外的東西。

讓人賴以生存的本是陽光、空氣和食物,然而人類時常讚美的卻是月色和星辰。月光下的漫步,星光下的遐想,對人類而言,好像真正美好的回憶都在這些無關的東西上。男女組成家庭,有了房子、家具及其他日用品好像還不夠,還需要愛情。愛情是什麼?愛情不是油,不是麵,不是知識,不是智慧,不是邏輯,它好像什麼也不是,但就是這種什麼都不是的東西,人人都在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