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杜滸掏出身上的幾兩碎銀,下馬遞給了那位什長。
什長接過碎銀,放在手裏掂量了掂量,目光還是沒有離開陳炎等人胯下的坐騎。他嘿嘿一笑道:“先生這也回到了家,這些良駒駿馬已經沒什麼用處,時下戰局混亂,知州大人叫我們四處搜尋戰馬,我看先生能否把駿馬捐獻給朝廷,我記上先生大名,今後知州楊大人必要嘉獎。”
這幾個巡邏兵地位低下,哪知道楊必大的官職早就不是知州了,而是變成了安撫使,蒙古人對於宋朝的降臣總是變著花樣給與好處。例如處州的梁椅從知州變成知府,台州的楊必大從知州變作了安撫使,表麵上都是官升一級,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管轄的權利根本沒有什麼變動。
陳炎聽了那位什長的說,明白了什長的意圖,宋朝的時候戰馬奇缺,一匹好馬可值百兩銀子。朝廷為了鼓勵戰士奪取敵人的戰馬,規定凡是奪得戰馬的都按俘獲俘虜給予論功行賞,而且獲得戰馬的比俘獲普通士卒的賞賜要高上好幾倍,也難怪這幾個台州兵會動心。
文天祥扣住韁繩,問道:“軍爺要我等把駿馬獻給朝廷,不知道是獻給大宋朝廷,還是獻給那蒙古人的朝廷?”
什長抬頭看看文天祥一等人都是風塵仆仆的樣子,確定他們確實是北方逃回,當然不會對蒙古人有什麼好感。
他們這些底層士兵,雖是聽說知州已經降元,但是沒見過一個蒙古士兵過來,城裏雖然偶然見到幾個蒙古商人出沒,但是生活還是像過去那樣子,沒發生一丁點的變化。他們的心裏也是對那個蒙古皇帝陌生和遙遠的很,就回話道:“當然是大宋的朝廷。”
這句話對一心報國的文天祥非常受用,他心裏思忖道:“這台州知州楊必大雖然已降,但是這些小卒子還是對大宋朝廷這樣懷想,隻要人人如此,何愁那中興大業不成呢。自己這些馬匹反正就是台州兵那裏奪取過來的,這已經到了石塘鎮,就要坐海船南下了,馬匹也沒了用處,送給這些士兵倒也無妨。”
陳炎看見文天祥沉吟不語的樣子,他也不想到了石塘鎮,還惹出什麼事端來,就向文天祥拱拱手,說道:“一切全憑文老爺做主!”
文天祥等人下了馬,把馬匹都給了幾位台州士兵,那些台州士兵沒想到這麼輕易得了馬匹,一個個眉開眼笑,牽著馬匹想要離開。幾個從來沒有騎過馬的士兵,很是興奮,想要跨上馬去,卻怎麼也上不去。還有一位終於上了馬,卻抱著馬鞍上扶手始終不敢驅馬向前。
陳炎等人看了,朗聲大笑,一邊笑著一邊向著石塘鎮的船埠頭走去。
這石塘鎮原來是個大漁村,陳炎等人到來埠頭,隻見到埠頭裏密密匝匝停泊著都是大大小小的漁船,哪裏有陸秀夫的大商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