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跟她此後的生活緊密相關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兒,她若失去這一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不管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兒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老婦人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起勁了。
不多久,她到了目的地——一家慈善機構的古色蒼然的房子。
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於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濕的。她在門口尋找拖鞋來穿。
“請進!”這時候,隨著明朗的聲音,一位女辦事員出現在她眼前。
那位女辦事員看到沒有拖鞋了,立刻毫不考慮地脫下她自己的拖鞋給老婦人穿。“真抱歉,所有的拖鞋都給別人穿了。”那位女辦事員懇切地向她賠著不是。
老婦人看到那位女辦事員的襪子,踏在地板上,一刹那之間就給濡濕了。
老婦人為她這個行為感動莫名。就在那一瞬間,她才感悟了“施與”的真正意義。她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做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麼?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挪用多餘的零用錢罷了。那與其說是‘施與’,不如說是‘施惠’更妥當。所謂的‘施與’,應該是拿出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老婦人的內心突然起了180度的大改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給這個慈善機構,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老婦人對那位女辦事員說:“好溫暖的拖鞋。”
女辦事員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老婦人連忙打斷她的話:“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老婦人向她投以親切的微笑,然後,朝著幹部辦公室疾步走去……
(佚名)
終於贏了上帝
但我相信,上帝隻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一半就越龐大,有一天,我終於贏了上帝。”
莎莉·拉斐爾是美國一位家喻戶曉的電台主持人,她曾兩次獲得全美主持大獎,她以自然平和的風格得到了大約800~1000萬觀眾的喜愛。而在此之前,她的主持生涯走得異常艱辛。
她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辭退,她的主持風格曾經被人貶得一文不值,簡直就是垃圾。
最早的時候,她想到美國大陸無線電台工作。但是因為是女性被拒絕。
後來,她來到了波多黎各,但是因為她不熟悉西班牙語,為此她花了3年的時間學習西班牙語。而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隻有一次采訪活動:隻是有一家通訊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國去采訪暴亂,這次采訪單位毫不重視,甚至連差旅費也是自己出的。
在以後的幾年裏,她的工作依舊不順利,她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被人辭退,有些電台指責她根本不懂什麼叫主持。1981年,她來到紐約一家電台,但是很快被辭退,失業了一年多。
終於有了轉機。這一次,她向兩位國家廣播公司的職員推銷她的傾談節目策劃,都沒有得到認可。於是她找到第三位職員,他雇傭了她,但是要求她改做政治主題節目。她對政治一竅不通,但是她太想得到這份工作了,於是開始“惡補”政治知識。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為內容的節目開播了,憑著她嫻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風格,讓聽眾打進電話討論國家的政治活動,包括總統大選,她幾乎一夜成名,她的節目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政治節目。
在現在美國的傳媒界,她就是一個金字招牌,是一座金礦,她無論到哪家電視台、電台,都會帶來巨額的回報。
莎利·拉斐爾後來回憶說:“我平均1.5年被辭退一次,那段時光對我來說,簡直是慘不忍睹。我甚至一度認為這輩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隻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一半就越龐大,有一天,我終於贏了上帝。”
(佚名)
前世姻緣
擁有時,可以真誠相擁,而無法擁有時,即使是求,也求不來一份聚首的緣。
很久以前有個癡情的公子,和自己的心上人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為連理。
公子好不容易等到了那一天,可是心上人卻嫁給了別人。公子痛不欲生,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一病不起。
家裏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眼看公子就要奄奄一息了。這時候,突然聽到敲門聲,公子的母親趕緊跑過去打開門,一看,是一個雲遊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