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胯下之辱
人生處世有兩種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順境。在逆境中,困難和壓力逼迫身心,這時應懂得一個“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實力,以等待轉機的降臨。在順境中,幸運和環境皆有利於我,這時當懂得一個“伸”字,乘風萬裏,扶搖直上,以順勢應時,更上一層樓。
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萬裏長城就是在這個朝代初具規模的。但因為父子兩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統治僅有15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軍事統帥。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裏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隻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實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
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
最初,韓信隻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誌。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經常討論時事和軍事,蕭何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不肯重用韓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韓信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投奔別的起義軍。蕭何得到他離開的消息後,也沒向劉邦彙報,趕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消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
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責問蕭何是怎麼回事。
蕭何說:“我是為您追人去了。”
劉邦大惑不解:“過去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
蕭何說:“以前逃跑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容易得到,至於韓信是難得的奇才。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
劉邦說:“那就讓他在你手下作個將領吧”。
蕭何說:“讓他做一般的將領,他未必肯留下來。”劉邦說:“那就讓他做一個軍事統帥吧。”
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勳。
如果當初韓信一氣之下,寧折不屈和那些流氓拚了,恐怕曆史將要改寫。
曆史上不會出現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隻會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枉死鬼。
當然,曆史就是曆史,沒有什麼假設,但是曆史中的智慧值得我們思索。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剛能柔,就是源於韓信的典故。在常人看來,胯下之辱絕對讓人不堪忍受,簡直是奇恥大辱,然而韓信爬過去了,而且爬過去以後拍拍身上的塵土揚長而去,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魄!
(佚名)
畫家與富翁
經曆過暴風雨洗禮的天空是多麼地湛藍與廣闊!
某畫家在未成名前靠畫人像為生。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致,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裏起了歹念,欺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支付酬勞金。他隻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從沒碰到過這種事,心裏有點慌,花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但富人自認占據上風,不肯退讓。
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20倍的代價。”
“笑話,20倍,是20萬!我才不會笨得花20萬買這幅畫。”
“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件事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
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那個富人呢?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談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地來告訴他:朋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哦!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價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