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約翰·庫緹斯,一個天生下肢就沒有發育的澳大利亞人,他無法安裝假肢,也不能坐輪椅,一直堅持用雙手走路。他是全澳洲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是遊泳好手,甚至還會開汽車,他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殘疾演講大師,曾經到過世界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演講。
“從我出生那天起,我就是個悲劇。”庫緹斯拿起桌上的礦泉水瓶比劃著,看起來他很風趣,“我出生時隻有這個礦泉水瓶這麼大,兩腿畸形,醫生說我活不過當天,可我活到了現在……35年後,我依然健在,而且我還能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旅行。”
“感謝這個美麗城市的朋友們的熱情招待,我下榻的賓館條件非常好,隻有一樣東西讓我不知所措,服務生每天都要把它放在我的床頭。”庫緹斯邊說邊把那東西拋向聽眾席——原來是一雙一次性的拖鞋。
“如果說你能穿拖鞋的話,你是幸運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穿拖鞋的!”
庫緹斯大聲地說。
自尊受到傷害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幸的是,人們看到了一個對挫折和痛苦所表現出的態度是那樣輕視與無畏的人,而那個人就是庫緹斯。
(佚名)
隻要快樂就夠了
快樂勝過黃金,隻要自己感受到快樂就行了曾經有一位猶太少年,很喜歡拉小提琴,他做夢都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以,他一有時間就去拉琴,可是在這方麵,他實在沒有天分,就連他的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不是搞音樂的料。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給我聽聽。”
這位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練習曲中的第三支,簡直是破綻百出。一曲終了,老琴師問少年:“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
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老琴師又問道:“你拉琴快樂嗎?”
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
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裏,對他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
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說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這也就夠了。”
少年完全明白了,快樂勝過黃金,隻要自己感受到快樂就行了,沒有必要非讓自己成為帕格尼尼,這是給自己徒增煩惱。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卻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想成為帕格尼尼的夢想。
這位少年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佚名)
朱利亞的秘密
快樂就足夠了,獲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這是充滿陽光的人生哲學。
朱利亞是小學五年級學生,12歲,黑黑的頭發,白白的臉孔,是個漂亮的孩子。他的父親是鐵路職員,子女多,全家都靠他一點微薄的工資過著清苦的日子。他父親覺得子女多雖是累贅,卻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特別是對朱利亞這個大兒子,幾乎是要什麼就給什麼。但對他在學校的功課,卻督促得很嚴。這是因為希望他從學校畢業後,能找到一個較好的工作,使全家生活過得好些。
父親年紀大了,過多的操勞使他更顯得衰老。他白天在鐵路工作,晚上還從外麵接了文件來抄寫,每天要寫到很晚才休息。近來,某雜誌社托他書寫把雜誌寄給訂戶的封套,每500隻酬金三個裏拉,字體要寫得很端正。這工作的確很不容易。老人常在吃飯時向家人說起:“我的眼力似乎越來越不行了。做這夜工,連生命都要貼進去呢l,,一天,朱利亞對父親說:“爸,我試試替你抄寫吧。我的字也像你寫的一樣端正呢!”
“不行!你的任務是認真學習,你的功課比我寫封套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嗬!哪怕是剝奪你一小時的學習時間,我心裏也過不去的。我感謝你的好意,但我不希望你替我抄寫。以後不要再提這件事了。”
朱利亞知道父親的脾氣,也不和他爭執,隻暗地裏想辦法。
每天晚上12點鍾敲過,就聽見父親移動椅子的聲音,接著就聽見父親回房睡覺的腳步聲。一天晚上,朱利亞等父親睡下以後,悄悄起來穿好衣服,躡手躡腳走到父親書房裏,關上房門,點亮油燈,桌麵上放著一疊空白的封套和雜誌訂戶的名冊,朱利亞就仿著父親的筆跡開始抄寫,心裏既高興又害怕。寫了好久,封套漸積漸多,他放下筆搓搓手,又繼續寫下去,一麵寫,一麵側著耳朵聽。一口氣寫了160隻,賺到1個裏拉了,才把筆放回原處,熄了燈,輕輕地回房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