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如果經曆了12次以上的手術,並且不得不在黑暗中生活,恐怕會精神崩潰。可是塔斯頓卻說:“我可不願意把這次的經曆拿去換一些更開心的事情。”正是這次特殊的經曆教會他如何去接受無法改變的一切。他懂得了,生活帶給他的一切沒有一樣是他自身的能力不能企及的,也沒有一樣是他無法承受的。這件事同時使他領悟了富爾頓所說的:“失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承受失明。”
如果我們因此而感到無比憤慨,或牢騷滿腹,根本不足以幫助我們改變那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知道這一點,因為我曾親身嚐試過。
一次,我拒絕接受一件無可避免的事情。結果我做了一件傻事——我反抗它,抱怨它。結果,我一連幾個夜晚都無法安眠,而且還令自己痛苦不堪。
我把所有自己不願想起的事情都想起來了。經過一整年的自我虐待,我終於接受了這些不可改變的事實。
我應該在幾年前就大聲朗讀出惠特曼的詩句:哦,去麵對黑夜、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吧!就像樹和動物一樣。
全在你自己
當你心裏充滿光明的時候,世界便對你敞開了大門;而如果你自己堵上了心靈的窗口,你的世界就自然被黑暗所吞沒從前有一位智慧的老人,每天坐在加油站外麵的椅子上,向開車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
這天,他的孫女兒在他身旁,陪他慢慢地共度光陰。
他倆坐在那裏看著人們經過,一位身材很高看來像個遊客的男人(他們認識鎮上每個人)到處打聽,想要找地方住下來。
陌生人走過來說:“這是個怎樣的城鎮?”
老人慢慢轉過來回答:“你來自怎樣的城鎮?”
遊客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別人的閑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興能夠離開,那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地方。”
搖椅上的老人對陌生人說:“那我得告訴你,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過了一個多小時,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這裏停下來加油。車子慢慢駛進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孫女兒坐的地方。母親帶著兩個小孩子下來問哪裏有洗手間,老人指著一扇門,上麵有根釘子懸著扭歪了的牌子。
父親也下了車,問老人:“住在這城鎮不錯吧?”
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回答:“你原來住的地方怎樣?”
父親看著他說:“我原來住的城鎮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願幫助鄰居。
無論去哪裏,總會有人跟你打招呼,說謝謝。我真舍不得離開。”
老先生轉過來看著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然後那家人回到車上,說了謝謝,揮手再見,驅車離開。
等到那家人走遠,老人的孫女兒抬頭問祖父:“爺爺,為什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裏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裏很好呢?”
祖父慈祥地看著孫女兒美麗湛藍的雙眼說:“不管你搬到哪裏,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度,那地方可怕或可愛,全在於你自己!”
(佚名)
與眾不同的芳香
“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芳香,你也一樣呀,擁有自己的芳香。
有一個年輕人,很希望能夠作出一番成就。開始,他總是嚐試著鼓足勇氣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漸漸地他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結果一事無成。
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訪了一位成功的長者。他希望從那位長者那裏,獲得一些成功的啟示。
在見麵之後,他問了長者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別人努力的結果總會成功,而我努力的結果卻那麼糟糕呢?”
長者微笑著搖了搖頭,反問了他:“如果,現在我送你‘芳香’兩個字,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
思考了一會兒,年輕人回答說:“我會想到糕點,雖然我開辦不久的糕點店已在前些日子停業了,但是我仍會想到那些芳香四溢的糕點。”
長者點了點頭,然後,便帶他去拜訪一位動物學家朋友。
見麵後,長者問了對方一個相同的問題。
動物學家回答道:“這兩個字,首先會使我想到眼下正在研究的課題——在自然界裏,有不少奇怪的動物,利用身體散發出來的芳香做誘餌,捕捉食物。”
之後,長者又帶他去拜訪一位畫家朋友,也問了對方這麼一個問題。
畫家回答道:“這兩個字,會使我聯想到百花爭妍的野外,還有翩翩起舞的少女。芳香,能夠給我的創作帶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