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振飛正當時
西部風景線
作者:回族/竹蕾
在盛產雪蓮的天山腳下,有一方美麗的熱土,有一片聞名全國的綠洲,她就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03年4月,經昌吉州人民政府批準,昌吉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這個天山腳下正式成立,成為直屬昌吉州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下設8個(縣、市)管理部,內設8個科室,共有職工123人。古人說:“十年磨一劍。”昌吉州公積金中心經過10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經成為天山北坡經濟帶上一顆耀眼的明珠。10年來,他們把中心的功能定位放在立足當地實際,堅定地提出“團結和諧、群策群力、數一數二”的現代文化理念,著力培養優秀團隊,打造行業文化。特別是昌吉州黨委開展“現代文化促進月”活動以來,他們紮實開展各類文化踐行活動,有效推動行業文化建設,以實現“創新、突破”為核心,在麵向全州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上,通過對廣大住戶扶持力度的不斷增加,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達到了解決昌吉州住房問題的目的。
當我以十分敬佩的口氣請馬誌中主任談談中心的發展經驗時,馬主任以他那自信、豪爽的口吻說:“經驗沒有,體會倒是有兩點:一是我們緊緊抓住了民生這條主線,時刻服務於民;二是我們走一步看三步,製定了中心的長遠發展戰略。”是啊,中國改革開放30年間,百姓的住房經曆了從福利分配到個人消費的巨大轉變,如今,購房已經成為大多數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支出。住房公積金服務與其他行業的服務一樣,具有互動性、感知性、社會性等特點。當前,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促使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 ,促使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要求,昌吉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及時調整自身的職能結構重心,把創新社會管理、優化為民服務作為建設取向,運用六大管理理論,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為繳存人提供公平、優質、高效的服務為標誌,推進住房公積金服務轉型,實現住房公積金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建立四級聯學機製。緊扣公積金實際,建立“黨總支帶頭、黨員示範、以上帶下,以聯促學”的機製。二是建立製度機製。建立和完善《幹部職工學習獎懲製度》等製度,把學習從“軟任務”變為“硬約束”。三是建立促學機製。堅持開展“五個一”讀書活動,建立昌吉市圖書館圖書流動點和職工圖書室,為新婚職工送書,針對不同層麵的人員發放書籍,開展讀書會、報告會、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召開讀書交流會。10年中,中心向職工發放購書補貼累計達15萬元。四是建立激勵機製。在全係統開展“遠學張璟,近學馬新治”等先進人物典型事跡活動,“用身邊典型教育身邊人”。落實“金點子”獎勵辦法,每年舉行6期專題講座和1次封閉學習。五是建立經費保障機製。結合單位黨建實際,確定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教育活動經費,確保了支部學習教育活動正常開展。六是建立檢驗機製。鼓勵職工通過學習、考試取得職稱,並把職工的學習能力作為中層幹部競聘上崗的主要條件,帶動職工不斷提高知識水平。通過幾年的努力,中心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從0增加到4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由11人增加到18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由32人增加到59人。可喜的是,住房公積金製度實施20年來,昌吉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作為一個昌吉州法定的管理機構,在建製之初、起步發展、快速壯大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應有的職能作用,保障了昌吉州住房公積金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適應昌吉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調查走訪部分繳存單位和職工中,不少職工都十分認同和肯定昌吉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工作,普遍反映辦事公正、嚴格,能夠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辦事效率、辦事環境,還是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都緊貼民生實際,重質量、守信譽,合法合規的執業操守和執業理念,讓每個繳存單位和個人不僅受益,還非常滿意。常言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是,有的時候金杯銀杯與老百姓的口碑是緊密相連的。這10年,他們肩負昌吉州“住有所居”的光榮使命,貫徹“民本嶽陽”的先進理念,全體住房公積金人在昌吉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積極推進住房公積金的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全州歸集總額達到60.45億。管理運作日臻完善,開拓創新成效顯著,展現了安全、和諧、文明的新麵貌,同時推動了全州住房公積金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昌吉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先後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住房公積金管理先進單位、巾幗文明崗等72個榮譽稱號。回眸這10年,是頑強拚搏的10年,是卓有成效的10年,是全麵發展的10年,也是共享成功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