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心中清楚,克製萬乘車兵的關鍵便是先登與白馬二營的默契配合,若是貿然抽調走,恐怕冀州這裏捉襟見肘。可見公孫先的表情,就知道他要妥協。畢竟單經也是元老級別,公孫先不好拒絕這老將的意思。
郭嘉搶在公孫先答應之前,率先開口:“君侯,可著高順將軍帶陷陣營前去禦敵,想必具裝甲騎絕不是對手。”
公孫先豈會不知道克製車兵之關鍵?見郭嘉打圓場,皆可說道:“單叔叔,這陷陣營的兒郎可是我手中之上兵,此去遼東那高麗狗定然不是對手。”
單經也知道陷陣營的威名,那可是克製騎兵的王牌。可單經覺得公孫先不會放陷陣營給自己,所以提都沒提,不想公孫先竟然直接答應了。大喜過望的單經說道:“多謝公子,事不宜遲,還是即刻啟程的好。”
“單叔叔還是如此雷厲風行呀,好,現在就出發。伯錦,持我兵符,前去找高將軍,讓他跟單老將軍前去遼東吧。”公孫先吩咐下去。
單經再次謝過公孫先,便跟著張繡去找高順了。望著二人離去的背影,公孫先長舒一口氣,算是解了燃眉之急。總是叫別人家後院起火的公孫先,如今也嚐到了這種緊張感。他端起一杯溫酒一飲而盡,對郭嘉說道:“奉孝,升帳軍議。”
聚將鼓“咚咚咚”響徹整個軍營,武將謀士紛紛而來,魚貫而入。
公孫先正中間端坐,前麵是沙盤,東側首站著郭嘉、董昭,西側首站著張繡、孟兕。往下自然是文東武西,分立兩側。
“有勞諸公了,想必也都聽聞遼東戰事的消息了。今日二次軍議,以遼東戰事為主,高句麗不知死活,竟然敢再次妄動幹戈,諸公可各抒己見。”公孫先指了指沙盤上的遼東郡說道。
眾人滔滔不絕,都說了自己的戰略計劃,可最終都無法完美實現,究其原因就是征伐高句麗戰線太遠,輜重供給嚴重不足。
董昭自從來到公孫先身邊,軍議從未開過口,這一次他率先發言:“君侯,昭有一計,可解此患。”
“哦?願聞其詳。”公孫先期待的看著董昭。
董昭侃侃而談道:“幽州路徑坎坷,多有高山險阻,輜重運輸不便。若要遠征高句麗,陸路自然不通,唯有走水陸而為之。”
說著,董昭指了指河間國治所樂成旁邊的滹沱河說道:“鑿渠自滹沱入沽水,名平虜渠。”而後又指道:“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如此,糧草輜重便可暢通無阻。君侯麾下皆為良將,馬步軍也堪稱無雙,任選一位將軍出征,這小小的高句麗彈丸之國,自然是米粒之光與皓月爭輝,不堪,不堪啊。”說完,董昭指著眾武將投去讚賞的目光。
眾將聽罷董昭此言,心中皆對董昭歎服,而後各個昂首挺胸,表示接受董昭的讚賞。
董昭接著補充道:“不過,前提自然是平定冀州之後方可施為,所以君侯還是要以冀州之戰為主。”
郭嘉跟田疇皆是眼前一亮,紛紛擊節稱讚:“妙哉!”
特別是田疇,他是地理學家,對於幽、冀兩州的山川河流極為熟悉,而董昭的這個建議,他大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