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計算機的硬件太差了,什麼時候能給我換個新家?”短短10分鍾,“伏羲”就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說話的語氣更人性化了,顯然它給自己編寫了新的功能;聲音雖然仍是合成的,但不再是抽出單音節重新組合起來的,而是不知從哪找到的知名男主持人何泰勇的聲音,充滿磁性。
對伏羲表現出這麼強的“上進心”,易誠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根據地球22世紀初知名心理學家張子晉的理論,“當人工智能具備個體保存本能、自我分析能力和自我發展傾向的時候,就可以稱之為有了‘自我意識’。而有了‘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我想,應該可以稱之為一種不同於有機體的生命形式了。”
而“伏羲”,就是這麼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超級人工智能,一個無機質形態的生命,即使不給它任何指令,它也會自己去學習、成長。盡管現在它的能力還很弱小,但隻要給它時間,它就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易誠安慰說:“現在我沒錢,等我考上大學了才能換台新電腦。你呀就先將就著吧。”
人工智能需要學習,越學習越聰明,也就更強大,但是對於硬件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以地球22世紀初的技術水平,也要占地數百平方米的大型量子計算機才能基本滿足“伏羲”的計算和存儲需求。
而放在這個世界……估計10台現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對“伏羲”來說都不太夠用。
而如果有了這樣的硬件基礎,再獲取一些它無法自行編寫卻又非常重要的算法代碼、模型代碼,“伏羲”能做到什麼呢?
應該反過來問,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它不能做到的。
不管是想用它拯救這個星球,還是來毀滅這個星球,都不存在真正的障礙。
不過那也是很多年以後,等易誠有能力幫助“伏羲”恢複其原本的能力之後的事了。
現在得先想辦法弄點錢,給“伏羲”的硬件載體做個升級才行。“伏羲,你那兒還保存著以前的小說文本嗎?”
伏羲以前至少保存了數百億字的文學作品資料,這些資料也是它學習和了解人類情感、行為傾向的重要來源。
“文學類數據庫沒有完全丟失,但需要2級管理員權限才能調閱。需要我連接互聯網下載最新最熱門小說嗎?”
“算了。”易誠很無奈。這是公司以前那些閑得蛋疼的管理層設定的規則,擔心員工在上班時偷偷看小說解悶,所以隻有2級以上管理員權限才能調閱文學類作品的資料。
在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管理員權限之前,利用網絡小說賺錢的思路是行不通了。可惜啊,這個世界的網絡小說也很流行,而且由於比較重視版權問題,寫網絡小說賺錢本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根本不需要自己碼字,隻要“伏羲”來複製粘貼就行,簡直是躺著賺錢。
自己是這個世界上“伏羲”唯一的管理員,要是能想辦法取得1級管理員權限——亦即root權限就好了。
畢竟3級管理員權限,也就比普通的用戶權限稍微高一點,隻能給伏羲設定一些普通任務,無法讓伏羲傾盡全力幫助自己。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伏羲被病毒感染、或者突然“精神失常”想要毀滅世界的話,自己沒有root權限根本就沒有製約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