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滴蟲病藥
甲硝基羥乙唑,滅滴靈,滅滴唑,FLAGYL
【性狀】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有微臭,味苦而略鹹。在乙醇中略溶,在水和氯仿中微溶,在乙醚中極微溶解。熔點159~163℃。
【藥理及應用】本品有強大的殺滅滴蟲作用,為治療陰道滴蟲病的首選藥物。此外對腸道及組織內阿米巴原蟲也有殺滅作用,可用於治療阿米巴痢和阿米巴肝膿腫,療效與依米丁相仿。其優點是毒性小、療效高、口服方便、適應範圍廣。本品有抗厭氧菌作用,可用於治療厭氧杆菌引起的產後盆腔炎、敗血症、牙周炎等。還可用於治療賈第氏鞭毛蟲病、酒糟鼻。用於闌尾、結腸手術、婦產科手術,可降低或避免手術感染。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達90%~100%,Cmax為1~2小時,Vd為0.6~0.7L/kg,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10%~20%。有效血濃度可維持12小時,藥物可以原形由尿排出,亦由陰道分泌液、乳汁、唾液中排出。t1/2為8~14小時。
【用法】
(1)治滴蟲病成人1日3次,每次服200mg,另每晚以200mg栓劑放入陰道內,連用7~10日。為保證療效,須男女同治。
(2)治阿米巴病成人1日3次,每次400~800mg(大劑量宜慎用),5~7日為1療程。
(3)治賈第氏鞭毛蟲病常用量每次400~300mg,1日3次口服,療程5日。
(4)治療由厭氧菌引起的產後盆腔感染、敗血症、骨髓炎等:一般口服200~400mg,1日600~1200mg。也可靜脈滴注。
(5)治酒糟鼻口服200mg,1日2~3次。配合2%滅滴靈霜外搽,1日3次。1療程3周。
【注意】
(1)可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反應,少數有腹瀉,此外可偶見頭痛、失眠、皮疹、白細胞減少等。少數病例有膀胱炎、排尿困難、肢體麻木及感覺異常,停藥後可迅速恢複。
(2)哺乳期婦女及妊娠3個月以內的婦女、中樞神經疾病和血液病患者禁用。
(3)出現運動失調及其他中樞神經症狀時應停藥。
(4)服藥期間應每日更換內褲,注意洗滌用具的消毒,防止重複感染。
(5)對某些細菌有誘變性,但一般認為對人的致癌、致畸的危險很小。
【藥物相互作用】
(1)治療期間應戒酒,否則可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
(2)本品可抑製華法林的代謝,增強其抗凝血作用,合用時應注意。
【製劑】片劑:每片200mg。陰道泡騰片:每片200mg。栓劑:每個0.5g;1g。注射液:50mg(10ml);100mg(20ml);500mg(100ml);1.25g(250mg);500mg(250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甲硝唑0.5g+葡萄糖12.5g(250ml)。【性狀】為黃色結晶,難溶於水、丙酮、乙醚,可溶於熱乙醇及熱稀醋酸中。熔點189~193℃。
【藥理及應用】本品為5-硝基噻唑類抗原蟲藥物,對陰道滴蟲和阿米巴原蟲均有抑製和殺滅作用,口服有效,副反應較少。適用於陰道滴蟲病,腸道滴蟲病,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及阿米巴肝膿腫等。
【用法】口服每次0.1g,每日3次,7~10日為一療程。如原蟲檢查尚未全部陰轉,可連服2個療程,直至治愈。為避免重複感染,須男女同治。
【注意】
(1)一般無不良反應,但肝功能異常者,服藥後可使氨基轉移酶增高,並有肝區疼痛,須注意。
(2)用藥後個別病人發生全身性紫癜及白細胞、血小板下降現象。停藥並給以利血生等,可迅速恢複正常。
【製劑】片劑:每片0.1g。主要用於口服,也可用於陰道。
【製劑】滴維淨片:每片含乙酸胂胺0.25g,硼酸0.03g
【作用及用途】對陰道滴蟲及阿米巴原蟲均有抑製作用,常製成滴維淨片用於滴蟲病
【用法】治陰道滴蟲病:先以稀消毒液洗淨陰道,然後放滴維淨片於穹窿部,次晨坐浴
【注意】(1)局部有輕度刺激;(2)月經期間忌用;(3)用藥期間禁性交
戊烷咪
【製劑】注射劑:0.2g;0.3g(臨用時現配溶液)
【作用及用途】能殺滅利什曼原蟲,治黑熱病的療效不及葡酸銻鈉,僅用於對銻劑有耐藥性或不能用銻劑的病例
【用法】(1)肌注:3~5mg/(kg·次),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
(2)靜滴:上量與5%葡萄糖液混合後靜滴,每日1次,15~20次為1療程
【注意】(1)肌注可引起局部硬結、血腫
(2)治療早期可有發熱增高及脾增大
(3)可使肺結核病灶惡化
葡酸銻鈉,斯銻黑克,SOLUSTIBOSAN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微顯淡黃色的無定形粉末;無臭;水溶液顯右旋性。在熱水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藥理及應用】本品為五價銻,在體內還原為三價銻,對利什曼原蟲產生抑製作用,然後網狀內皮係統將其消滅。
本品注射後,肝脾中含量最高,藥物濃集於脾中,為殺滅利什曼原蟲創造有利條件。主要由腎排泄,注射後24小時內排泄50%~80%,此後尿中僅有微量排泄。
用於黑熱病病因治療,近期療效可達99%,2年複發率低於10%。複發病例可再用本品治療。
【用法】靜注或肌注其注射液:成人6~9ml/次,每日1次,連用6日為1療程。
【注意】
(1)使用本品有時發生惡心、嘔吐、咳嗽、腹瀉等現象,偶見白細胞減少,可停藥1~2日,等這類症狀消失後,再繼續注射。
(2)凡患肺炎、肺結核及嚴重心、肝、腎疾患後,都應禁用。有大出血傾向、體溫突然上升或粒細胞減少時,應暫停注射。病情較重,有嚴重貧血或並發其他感染的,應先治療並發症,積極給予支持療法,待一般情況改善後,再用銻劑。
【製劑】注射液:每支含五價銻0.6g,約相當於葡萄糖酸銻鈉1.9g(6ml)。
【貯法】遮光,密閉保存。
每片含磷酸呱喹0.25g,周效磺胺50mg。預防:成人每月1次,每次4片;或4片作2日分服,睡前服,連用3~4個月。治療用:成人首次4片,第二及第三天各服3片,對耐氯喹性瘧有根治作用。
每片含周效磺胺0.25g,乙胺嘧啶17.5mg。每10~15日服1次,每次2片(首次連服2日,每日2片),連續用藥不超過3個月。治療用第1天服4片,第2天2片;國外同類藥名FRANSIDAR,每片含周效磺胺0.5g及乙胺嘧啶25mg,成人治療頓服3片。對耐氯喹性瘧有根治作用,但對間日瘧效慢,也無根治作用。
氨酚喹
【製劑】片劑:0.2(基質)
【作用及用途】與氯喹相似,主要用於控製症狀。副作用較少。孕婦及肝功能不良者亦可用。常與伯氨喹合用
【用法】(1)治療:成人第一日服0.6g(基質),第2,3日各服0.4g(基質)1次
(2)抗複發及預防:每周服0.4g(基質)1次
【性狀】黃色結晶性粉末,有苦杏仁臭,無味。在氯仿中易溶;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或水中幾乎不溶。熔點為125~131℃。
【藥理】本品能殺滅瘧原蟲紅內期無性體,殺蟲比較徹底,治愈率為95%左右,但對紅前期和配子體無效。小鼠、大鼠LD50均大於10g/kg,屬微毒類藥;致突變和致畸試驗均為陰性。
本品口服吸收慢,消除亦慢,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給藥後tmax為4~5小時,t1/2為24~72小時。
【應用】主要用於惡性瘧疾,尤其適用於抗氯喹惡性瘧疾的治療。
【用法】4日療法:成人,第1日頓服800mg,第2,3,4日各400mg,頓服;兒童每日頓服8mg/kg,連服4日,首劑加倍,兒童首劑最大用量不超過0.6g。
【注意】
(1)心髒病和腎髒病患者慎用。
(2)惡性瘧患者,在症狀控製及紅內期原蟲消滅後可使用伯喹殺滅配子體。
(3)臨床觀察217例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人可出現心電圖Q-T間期一過性輕度延長。
【製劑】膠丸:每粒0.1g
【貯存】遮光,密封,在陰涼幹燥處保存。
本品係國內通過構效關係研究而找到的一種青蒿素衍生物,為一種有效的新型抗寄生蟲病藥。其化學結構見青蒿素項下。
【性狀】有α、β型。α型為粘性油,固化後的熔點為97~100℃;β型為無色片狀結晶,熔點86~88℃。藥理及臨床研究所用的蒿甲醚係α、β型混合物,以β型為主。溶於油,溶解度比青蒿素大。
【藥理及應用】本品為瘧原蟲紅內期裂殖體殺滅劑,能迅速控製症狀並殺滅瘧原蟲,對於抗氯喹惡性瘧同樣有效,但對惡性瘧配子體無效。動物實驗證明,其抗瘧作用為青蒿素的10~20倍。本品毒性較低,但有一定的胚胎毒性,主要表現在胚胎吸收。體內轉運迅速,排泄快,靜注後24或72小時後大部藥物被代謝,尿中幾乎找不到原形藥物。根據實驗結果,蒿甲醚在體內存在脫醚甲基代謝。本品在家兔的生物利用度僅為36.8%~49.5%。人體肌注10mg/kg後,tmax為7小時,Cmax為0.8μg/ml左右,t1/2為13小時左右;體內分布廣泛,腦中最多,肝、腎次之。主要通過糞便排泄,其次為尿排泄。
本品對惡性瘧(包括抗氯喹惡性瘧及凶險型瘧)的療效較佳,效果確切,顯效迅速,近期療效可達100%。用藥後2日內多數病例血中原蟲轉陰並退燒。複燃率8%。較青蒿素低。與伯氨喹合用可進一步降低複燃率。
臨床還試用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熱病人,進行對症處理,取得較好療效。退熱效應一般在肌注後半小時左右即開始出現,體溫呈梯形逐漸下降,4~6小時左右再逐漸回升,無體溫驟降的現象,退熱作用穩定。本品肌注後病人出汗少,不致引起老人、兒童、虛弱病人發生虛脫等不良反應。
【注意】
(1)不良反應較輕。個別病人有一過性低熱,AST、ALT酶輕度升高,網織紅細胞一過性減少。
(2)妊娠3個月內孕婦慎用。
(3)注射液遇冷如有凝固現象,可做溫溶解後用。
【用法】抗瘧:肌注,第1日200mg,第2~4日各100mg,或第1、2日各200mg,第3、4日各100mg。總劑量600mg。小兒劑量酌減。退熱:肌注200mg。
【製劑】油注射液:每支80mg(1ml)。膠囊:每膠囊40mg。
複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蒿甲醚0.02g,本芴醇0.12g。用法:成人首次口服4片,以後第8,24和48小時各服4片,總量16片;兒童劑量按年齡遞減。
【製劑】硫酸奎寧片:0.3g鹽酸奎寧片:0.33g;0.12g
二鹽酸奎寧肯注射液:0.25g(1ml);0.5g(1ml);0.25(10ml)。
複方奎寧注射液:每支2ml,含鹽酸奎寧0.136g、咖啡因0.034g、烏拉坦0.028g
【作用及用途】抑製或殺滅良性瘧(間日瘧、三日瘧)期紅內期,能控製瘧疾症狀,有解熱、子宮收縮作用
【用法】口服,1日3次,每次0.3~0.6g。肌注:每次0.25~0.5g。靜脈滴注:1次0.2~0.3g,1日0.4~0.6g,用葡萄糧注射液稀釋後緩慢滴注
【注意】每日用量超過1g或用藥稍久,可出現金雞鈉反應:頭痛,耳鳴,眼花,惡心,嘔吐,視力,惡心,嘔吐,視力、聽力減退。物異質者出現急性溶血、血管神經性水腫、支氣管哮喘。中毒時可出現體溫下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心肌病患者及孕婦禁用
咯萘啶Malaridine
(症乃停,Pyronaridine)
【性狀】常用其磷酸鹽,為黃色或橙黃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具引濕性。在水中溶解,在乙醇或乙醚中幾乎不溶。
【藥理及應用】本品為我國創製的抗瘧藥物,其作用優於咯啶,主要能殺滅裂殖體,抗瘧療效顯著。口服和肌注達峰時間分別為1.4小時和0.75小時;口服生物利用度約為40%。t1/2為2~3日。藥物在肝中濃度最高,尿中排泄1~2%。其特點為對氯喹有抗藥性的患者亦有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瘧疾包括腦型瘧和凶險瘧疾的危重患者。周效磺胺,乙胺嘧啶或伯氫喹與本品合用可增強療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防止複燃。副作用較氯喹輕。
【用法】口服,1次0.3g,第1日2次,第2,3日各服1次。小兒總劑量為24mg/kg,分3次服。靜滴;每次3~6mg/kg,加入5%葡萄糖液200~500ml中,於2~3小時左右滴畢,共給藥2次,間隔4~6小時。臀部肌注:每次2~3mg/kg,共給2次,間隔4~6小時。以上劑量均以堿基計。
【注意】
(1)口服後少數病例出現輕度腹痛、胃部不適。
(2)肌注後局部有硬塊,少數患者有頭昏、惡心、心悸等反應。
(3)嚴重心、肝、腎病患者慎用。
【製劑】腸溶片:每片含堿基100mg。注射液:80mg(堿基)(2ml)。
【性狀】常用其磷酸鹽,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遇光漸變色,水溶液顯酸性反應。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乙醚或苯中幾乎不溶。熔點193~196℃(分解)。
【藥理】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類抗瘧藥(如呱喹、氨酚喹等)主要對瘧原蟲的紅內期起作用,可能係幹擾了瘧原蟲裂殖體DNA的複製與轉錄過程或阻礙了其內吞作用,從而使蟲體由於缺乏氨基酸而死亡。本品能有效地控製瘧疾症狀發作。對紅外期無作用,不能阻止複發,但因作用較持久,故能使複發推遲(惡性瘧因無紅外期,故能被根治)。對原發性紅外期無效,對配子體也無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預防,也不能阻斷傳播。
目前臨床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惡性瘧原蟲對本品產生了耐藥性,使本品療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需改用其它抗瘧藥或聯合用藥。
本品口服後,腸道吸收快而充分,僅8%經糞便排出。服藥後1~2小時血濃度即達高峰,t1/2為48小時。能貯存於內髒組織中,可在紅細胞內濃集,大部在肝內代謝,排泄較慢,故作用持久。
【應用】本品主要用於治療瘧疾急性發作,控製瘧疾症狀。還可用於治療肝阿米巴病、華支睾吸蟲病、肺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等。另可用於治療光敏性疾患,如日曬紅斑症。
【用法】
(1)口服,控製瘧疾發作,首劑1g,第2、3日各服0.5g。如與伯氨喹合用,隻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兒首次16mg/kg(高熱期酌情減量,分次服),6~8小時後及第2~3日各服8mg/kg。肌內注射,1日1次,每次2~3mg/kg,靜脈滴注:臨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稀釋後緩慢滴注,每次2~3mg/kg。
(2)瘧疾症狀抑製性預防,每周服1次,每次0.5g。小兒每周8mg/kg。
(3)抗阿米巴肝膿腫每1、2日,每日2~3次,每次服0.5g,以後每日0.5g,連用2~3周。
(4)治療結締組織病對盤形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劑量1日1~2次,每次0.25g,經2~3周後,如症狀得到控製,改為1日2~3次,每次量不宜超過0.25g,長期維持。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用皮質激素治療症狀緩解後,可加用氯喹以減少皮質激素用量。
【注意】
(1)服藥後可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等反應;還可出現皮膚瘙癢、紫癜、脫毛、毛發變白,濕疹和剝脫性皮炎、牛皮癬;頭重、頭痛、頭昏、耳鳴、眩暈、倦怠、睡眠障礙、精神錯亂、視野縮小、角膜及視網膜變性等。
(2)有時可見白細胞減少,如減至4000以下應停藥。
(3)本品無收縮子宮作用,但可能使胎兒耳聾、腦積水、四肢缺陷,故孕婦忌用。
(4)對少數病人,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致阿-斯綜合征,值得重視,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死亡。
(5)長期使用,可產生抗藥性(多見於惡性瘧)。如用量不足,惡性瘧常在2~4周內複燃,且易引起抗藥性。
(6)本品對角膜和視網膜有損害,因此長期服用本品治療以前,應先作眼部詳細檢查,排除原有病變,60歲以上患者宜勤檢查,以防視力功能損害。長期維持劑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為宜,療程不超過1年。
【藥物相互作用】
(1)與伯氨喹合用時,部分患者可產生嚴重心血管係統不良反應,如改為序貫服用,效不減而不良反應降低。
(2)與氯丙嗪等對肝有損傷的藥物合用可加重肝髒負擔;與保泰鬆合用,易引起過敏性皮炎;與氯化銨合用可加速排泄而降低血中濃度;須注意。
【製劑】片劑:每片含磷酸氯喹0.075g;0.25g。注射液:每支129mg(鹽基80mg)(2ml);250mg(鹽基155mg)(2ml)。
複方磷酸氯喹片(複方止瘧片)每片含磷酸氯喹110mg(鹽基66mg)和磷酸伯氨喹8.8mg(鹽基5mg)。1日1次,每次口服6片,連服3日。
【貯法】避光、密閉保存。
磷酸呱喳,抗矽-14,13228R.P.
【性狀】常用其磷酸鹽,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遇光易變色。在水中微溶,在無水乙醇或氯仿中幾乎不溶。
【藥理及應用】本品的抗瘧作用與氯喹相類似。口服吸收後貯存於肝髒,以後緩慢釋放進入血液,故作用持久。主要用於瘧疾症狀的抑製性預防,也可用於瘧疾的治療。此外並有延緩矽肺病情進展的作用,現正試用於矽肺的防治。
【用法】
(1)瘧疾症狀抑製性預防,每月服磷酸呱喹0.75~1g一次,睡前服,可連服3~4個月,但不宜超過6個月。
(2)控製瘧疾症狀,本藥對於抗氯喹性惡性瘧有根治作用,但作用緩慢,宜在奎寧,青蒿素類或咯萘啶控製症狀後續用本品。首劑服磷酸呱喹1g,8~12小時以後服0.5~1g。
(3)矽肺的防治預防,每次服500mg,10~15日1次,1月量1000~1500mg;治療,每次500~750mg,每周1次,1月量2000mg。以半年為1療程,間歇1月後,進行第2療程,總療程約3~5年。
【注意】服藥後偶有頭昏、嗜睡、乏力、胃部不適、麵部和嘴麻木感,輕者一般休息後能自愈。肝功能不全及孕婦慎用。
【製劑】片劑:每片含磷酸喹250mg。
附:羥基呱喹(Hydroxypiperaquine)用法與用量同本品。
【性狀】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室溫2~3年保持穩定。
【藥理及應用】對瘧原蟲無性體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奏效快,能迅速控製瘧疾發作,但對惡性瘧配子體無效。靜脈注射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血漿t1/2為30分鍾左右;體內分布廣泛,以腸、肝、腎中含量較高;本品主要通過代謝轉化,尿及糞便排泄僅占少量。
主要適用於腦型瘧疾及各種危重瘧疾的搶救。
【用法】口服:每次0.1g,1日1次,首劑量加倍,連服5天。
靜注:臨用前用所附的5%碳酸氫鈉注射液溶解後,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4ml,使每ml溶液含青蒿琥酯10mg,緩慢靜脈注射。每次60mg(或1.2mg/kg),7歲以下小兒1.5mg/kg。首次劑量注射後4,24,48小時各重複注射1次,極度嚴重者,首劑量可加倍。
【注意】
(1)推薦劑量下未見不良反應,如使用過量(大於3.75mg/kg)可能出現外周網織細胞一過性降低。
(2)症狀控製後,宜再用其它抗瘧藥根治。
(3)動物毒理實驗證明本品有胚胎毒作用,故妊娠早期婦女慎用。
(4)本品溶解後應及時注射,如出現混濁則不可使用。靜脈注射速度為每分鍾3~4ml。
【製劑】片劑:每片50mg;注射用青蒿琥酯:每支60mg。
【貯存】遮光、密閉,在涼暗處保存。
黃蒿素,Arteannuin
本品為我國首次從黃花蒿(Artemisiaannua)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抗瘧有效成分。經普查,發現廣西、四川、海南等地所產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較高。
【性狀】為無色針狀結晶,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或冰醋酸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150~153℃。
【藥理及應用】為一種高效、速效的抗瘧藥,主要作用於瘧原蟲的紅內期,用於間日瘧,惡性瘧特別是搶救腦型瘧有良效,其退熱時間及瘧原蟲轉陰時間都較氯喹短,對氯喹有抗藥性的瘧原蟲,使用本品亦有效。但對間日瘧原蟲的近期複燃率比氯喹高20%~30%。與伯氨喹合並應用,可使複燃率降至10%左右。本品對血吸蟲亦有殺滅作用。
【用法】
(1)直腸給藥:1次0.4~0.6g,1日0.8~1.2g。
(2)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時後再給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總劑量500mg(個別重症第4天再給100mg)。或連用3日,每日肌注300mg,總量900mg。小兒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
(3)口服:先服1g,6~8小時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療程3日,總量為2.5g。小兒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內服完。
【注意】
(1)注射部位較淺時,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塊。
(2)個別病人可出現一過性氨基轉移酶升高及輕度皮疹。
(3)少數病例有輕度惡心、嘔吐、腹瀉等副反應,不加治療可很快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