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大人說:“遼東王福晉送了府上的一位側福晉來刑部。微臣細細盤問了,側福晉就是揭發之人,側福晉原本是跟隨七王福晉來帝京的一個婢女,因為某些原因後被遼東王納做姨娘,後來生下貝勒才冊封為如今的側福晉。微臣也問過遼東王府的人,據傳這位程福晉心高氣傲,與遼東王福晉水火不容,微臣以為這其中疑點頗多,七王福晉可能是被人故意陷害利用!”
意思是遼東王的這位側福晉心思不小,想借由七王福晉的事牽累遼東王福晉,從而鏟除遼東王府的正牌福晉,自己就好上位。
遼東王黨羽立刻附和:“遼東王剛剛將小貝勒過繼到福晉名下,側福晉就揭發出這等事,其心思不免不讓人深思呐!”
皇帝眯著眼睛不發一言,靜靜待眾人說完了,才笑著看另一邊的幾個老臣,問他們:“朕慣來不懂後院之事,幾位愛卿如何看?”
皇帝問的那幾個老臣是朝中出了名食古不化的老迂腐,從來都是不通人情冥頑不靈,有時候為了某一件國事甚至會和皇上僵持,爭論的麵紅耳赤。
任何一個盛世朝堂都會有這樣一幫人,官位不一定極高,但都是清廉不可理喻之輩,甚至不把皇上放在眼裏,遇見任何看不慣的事情都會提出來,且不管這件事會牽動哪些人的利益,會得罪哪些人。
這樣三五為群的清流,構成了朝堂的特殊勢力。
遇到棘手的事情時,皇帝通常會詢問他們的意見。
現在皇上開口,就說明皇上覺得這件事情是棘手的。或者說,他不想表明自己內心的態度,想借這群人的口說出來。
其中一個耄耋老官就站了出來,躬身行禮後,慢吞吞說道:“這件事皇上不該聽信一家之言。禮部尚書和工部尚書所言也經不起推敲,五福公當年為何被派遣去南江而不是留在帝京,在場諸位應當是心知肚明……”
被當中點名,禮部尚書和工部尚書頓時麵紅耳赤,急切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年的事五福公也……”
“且讓臣老將話說完,你們這般猴急是為何?”皇上冷冷的聲音響起,兩位尚書隻得悻悻閉了嘴,尷尬退在一旁。
臣老作揖,繼續緩慢道:“微臣所言隻是微臣一家的看法,未必是實情,微臣也不會像二位那般斬釘截鐵。這世間事從來都是以事實為憑證,任何揣測和謠言都是虛妄,兩位大人位高權重不會不懂得吧?”
兩位尚書無故還挨了一頓教訓,心裏恨毒了這位老臣卻半點不敢表露,隻能尷尬賠笑,好在皇上麵前表露出自己的禮賢。
臣老不痛不癢將兩位大人訓了一頓,然後轉而說起這件事來:“當然,那位側福晉突然舉報的確有些問題,可是她敢如此堅定地舉報,這就說明她心中坦然無所畏懼!畢竟這種事,隻要派人去南江一查,就能查到她是否在說謊。婢子爬到側福晉的位置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她應當很珍惜自己現在的地位,不可能無故將其毀了,所以說微臣覺得她的話有七八分真。”
臣老說完,作揖退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