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宣戰(1 / 2)

“不要亂猜了,讓鄭天則自己調查就行了,相信事情很快就會水落石出。”呼延傲博大度地擺擺手,“你不用解釋,你就算懷疑我也正常,進取學院的事情,牽涉到了太多人,別說是我,肯定不少人都有想鄭天則死的想法。不過,我還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情,嗬嗬……”

呼延傲博起身,見房門緊閉——他的房門是特意加了隔音材料,聲音不會傳出去——就又說道:“車禍事情是小事,不用管,接下來有兩件大事需要打起精神,一是黃梁的幹部調整,蔣書記和我打了招呼,他打算大範圍調整,肯定要動許多人的官帽子,動靜會很大。二是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方向問題,現在政府班子的意見和市委方麵不一致……”

呼延傲博正式提到了人事調整和發展方向兩大問題,預示著他和蔣雪鬆最後決戰的支點,正式擺到了台麵之上。

“我想過了……”呼延傲博大手一揮,下定了決心,“人事調整問題,以蔣書記的意見為主,開發區的發展思路,我會堅持政府常務會議的精神,以發展宜居小區和人文生活環境為主,至於蔣書記提倡的文化發展觀,要我說,完全不符合黃梁的實際,黃梁雖是曆史文化古城,但是古城卻不是名城,發展文化?開什麼玩笑,文化能賺錢?文化能帶動GDP?蔣書記的思路完全是形而上的書生理論,沒有做到理論聯係實際。”

劉思遠心中大跳,呼延傲博第一次正麵否定蔣雪鬆對黃梁發展思路的指導思想,等於是在黃梁市委幾乎人人皆知的書記和市長因發展觀的意見不一致,三年來一直擱置了開發區的發展,到現在,終於要就發展觀的問題上升到了政治層麵的碰撞!

書記和市長的不和可以體現在方方麵麵,比如用人問題,比如對個別國企的扶植力度的看法不一致,甚至可以拍著桌子吵架,以上都不是原則性分岐,隻要大方向一致,所有的不和都可以在共同的目標之下,化解或掩蓋。

但如果書記和市長的不和是發展觀的不和,就麻煩了,等於是書記想向東,市長想向西,作為黃梁市的一號二號人物,方向不一致,黃梁這輛車到底要朝哪裏開?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黃梁想要發展想要前進,沒有可能。

劉思遠站了起來,既然呼延傲博公開了他和蔣雪鬆之間的原則性分岐——雖然呼延傲博和蔣雪鬆的原則性分岐在市委早就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但知道是一回兒事,正式點破,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說破,還有路可退,不管是市長向書記妥協,還是書記向市長讓步,還有商榷的餘地,但一旦說破,等於是矛盾公開化了,那麼就隻有一種可能,要麼書記走,要麼市長走,一山不再容二虎。

“呼延市長,我支持你。”劉思遠鄭重表態了,他也知道,呼延傲博在他麵前說破他和蔣雪鬆的分岐,要的就是他第一時間明確態度。

“你支持我,我是知道的。”呼延傲博感慨地說道,“我也是一心為了黃梁的發展大計著想,隻可惜,蔣書記和我的看法總是達不成一致,三年了,三年的寶貴時間全部浪費在內耗上了,如果三年前就統一了認識,現在的黃梁,說不定就是燕省第二經濟強市了,一想起這些,我的心就在滴血。我希望除你之外,其他常委都能理解我為了黃梁發展的拳拳之心。”

劉思遠明白了呼延傲博的暗示,他是宣傳部長,以前一直從事宣傳工作,最大的特點是能說會道,說話有煽動性和感染力,呼延傲博在傳聞他即將調離黃梁的不利前提下,要打好和蔣雪鬆正麵碰撞的第一仗,很難,搖擺的常委說不定已經倒向了蔣雪鬆,現在,呼延傲博交給了他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讓他拉回倒向蔣雪鬆一方的常委。

任務艱巨,但也是重任在肩,劉思遠再次鄭重表態:“我會盡我的微薄之力,為呼延市長,為黃梁,貢獻全部的力量。”

“思遠,拜托了。”呼延傲博痛心疾首地握住了劉思遠的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知我者,也就隻有你了。”

在呼延傲博火力全開拉攏劉思遠入局之時,蔣雪鬆也是火力全開,正在有條不紊地步步推進,完成他的又一個布局。

整整一個下午,蔣雪鬆馬不停蹄地接待了一撥又一撥彙報工作的副市長、各大局局長,忙了一個下午,也沒顧上喝幾口水,臨下班時,葉林和柳星雅一前一後又來了。

葉林是來彙報人事調整草案,關允感慨,組織部為了配合蔣雪鬆的人事調整大計,動作真快,僅僅半天多功夫就出來了調整草案,如此工作效率,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