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李永昌的高招(1 / 2)

常委會開了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

最後一致通過決議,流沙河大壩項目成立兩個指揮部,第一指揮部以李永昌、郭偉全為牽頭負責人,主要負責資金和建設工作,第二指揮部以桂曉傑、宋育誠為牽頭負責人,主要負責協調和外聯工作。至此,孔縣史上投資最大、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正式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

會後,領導小組成立大會如期召開,李永昌主持了會議,幾名主要成名出席會議,最後經討論決定,領導小組兩個指揮部各設兩個辦公室,抽調縣委辦和政府辦的工作人員充實到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和對外聯絡,不出意料的是,王車軍如願當上了第一指揮部第一辦公室的負責人,主要負責和銀行對接並撥款事宜。

如果說王車軍之前縣委第一紅人的身份雖然盛名在身,但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多是虛名,實權不大實惠很少,但當王車軍擔任了第一指揮部第一辦公室的負責人後,手握撥款的財政大權,終於一掃先前副科落選的負麵影響,再次成為縣委之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而關允和溫琳無一例外都沒有在領導小組擔任一官半職,等於是被完全排斥在了孔縣史上最大項目的大門之外。作為孔縣近期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遠離了大壩項目,就等於遠離了權力核心。

權力的最大意義在於掌控人事大權和財權,如果與兩個權力都不沾邊,就等於沒有實權。

因此,在隨後宣布任命關允為縣委辦秘書科科長的消息公布之後,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縣委的目光全被流沙河大壩項目吸引了,所有人都翹首以待,孔縣史上最熱火朝天的秋天,伴隨著大壩項目即將奪目的上馬,就這樣來臨了。

一天後,冷楓回家省親。冷楓走後第二天,李逸風也以探親為由,回了省城。縣委一號二號人物不約而同一前一後遠離了孔縣的政治中心,表麵上是巧合,暗中是否另有玄機,一般人或是猜測不到,或是想都未想。不過如果從冷楓和李逸風差不多都有兩個多月沒有回家的前提來說,在忙完了孔縣最大的項目之後,回家休息兩天也是正常之舉。

再深入一想,冷楓回家探親還情有可原,李逸風的女兒不是前幾天剛來過,他卻要急急回去,是何道理?

究竟是何道理,不管別人有沒有聯想其中的關聯之外,關允多少是揣摩到了什麼,他悶在心裏,誰也沒說,就連溫琳也沒有告訴,不是他不相信溫琳,而是他認為有些事情溫琳知道得越少越好。

知道得越少,就會越安全。

在李逸風走後的第二天,大壩項目的預算造價出來了,孔縣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及大壩造價的三分之一!就是說,孔縣三年的財政收入才能建造一座流沙河大壩,預算一出來,縣委一片喧嘩,不過是一座泄洪疏導的大壩,造價怎會如此之高?也太離譜了。

盡管負責預算造價的李永昌和郭偉全再三解釋,聲稱造價高是因為大壩除了泄洪、疏導的作用之外,還兼發電,但依然是眾說紛紜,質疑聲此起彼伏,李永昌卻大手一揮,力排眾議,迎難而上,不再理會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強力並強行推動大壩項目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