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文
全國武術之鄉工作會議於2012年7月19日在重慶渝北區舉行。
會上,各個武術之鄉展開了深入的經驗交流,對今年3月出台的《全國武術之鄉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了討論說明。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對貫徹落實《辦法》,推動武術之鄉標準化建設再上新台階提出了具體部署和要求。
武術之鄉是中華武術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典範傳承地,是傳播和普及中華武術的重要載體,在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和光大民族優秀文化中,武術之鄉一直是一塊重要陣地,對中華武術的繼承、繁榮、創新和發展具有強大的示範帶動作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武術之鄉評選命名工作開展以來,我國91個武術之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民眾,突出特色,武術建鄉工作紮實推進,成效顯著,為推動武術普及、提高競技水平、傳播武術文化做出了獨特貢獻。
不過,麵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武術之鄉建設還存在著問題,影響了武術工作繼續推進,主要表現在:武術主管部門職能弱化;武術協會組織渙散運行不暢;武術普及推廣長期低迷,公共武術服務體係建設遲滯。
對於這些問題,武管中心、中國武協決心整改。在去年的全國武術之鄉工作研討會上,來自全國67個武術之鄉的黨政領導和業務管理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對《全國武術之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討論,在許多關鍵問題上達成重要共識。
在今年的武術之鄉工作會議上,再度明確了今後將對武術之鄉實行動態化管理。對業績突出的予以表彰,對存在問題的限期整改,對有名無實的摘牌注銷,廢除全國武術之鄉榮譽終身製,鞏固和提升全國武術之鄉的美譽度、權威性、帶動力和影響力,發揮武術之鄉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