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未來,怎樣把孩子教育好,培養成才,是每位做父母的都必須麵對和思考的問題,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石,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發展的高度和生活的質量。
蔡元培先生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而且這種教育任何人無法替代。孩子的性格、習慣、興趣愛好及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的形成都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雖然當下許多父母的知識背景與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均已超過了我們的父輩,但是,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更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魯迅先生曾說:“育孩子如同育花,精心澆花,施肥,嗬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和藝術。”
對孩子的教育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年級特點,選擇最好的教育手段,如果孩子在這一時期從你的家庭教育中獲得了健康的人格,可以獨立自主地解決困難,自信地麵對挑戰,自覺地遠離惡習,主動地承擔責任,熱情地投入生活,與同學友善相處……那麼他一定會一帆風順地走向成功的明天。
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相比較,孩子會遇到兩方麵大的問題,一方麵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逐漸加深,學習成績分化日趨嚴重,學生學習呈現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相互並存的現象,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能引導孩子因“科”製宜,製定不同的方法,合理安排時間,正確處理好主與次、玩與學、發展興趣與打好基礎的關係。另一方麵,到了初中,學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在心理方麵都處於特殊時期,表現出種種心理衝突和矛盾,諸如反抗性與依賴性、封閉性與開放性、勇敢與懦弱、驕傲與自卑、否定童年與眷戀童年等一係列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即成熟又幼稚的基本特征。
我們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做孩子的朋友,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以便應對成長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我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初中階段學生學業特點和學生年級特點的不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現在我們將這些凝結著一線教師心血和智慧的經驗編輯出版,提供給家長和學生,希望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為家長提供幫助,讓孩子在初中階段健康快樂地學習、進步、成長。
讓我們共同用行動為孩子實現夢想導航!
李國勤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