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世凱“竊國”的帽子摘不了(1 / 1)

卷首論壇

作者:龍炘成

提起袁世凱,人們除了想到銀元“袁大頭”外,還會想到“竊國大盜”四個字。但時下有人也不以為然,認為“‘竊國’的帽子老袁戴了一百多年足夠了”,而今應該給他評功擺好摘帽平反了。發表在《文史天地》2010年第11期的《袁世凱“竊國”:誤解一百年》(以下簡稱《袁》文)一文即持此觀點。在下以為這樣的見解值得商榷。

《袁》文引證了不少史料,大談“袁世凱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製的過程中,有著不容抹殺的的功績”,認為“要是沒有袁世凱的襄助,僅靠革命黨人的力量,想要取得(辛亥革命的勝利)也是如同登天”,並斷言“沒有袁世凱,就沒有中華民國,因此首任大總統他當之無愧”。又說“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作者還借黃興等人之口,視袁世凱為“中國之華盛頓”雲雲。

然而,十分遺憾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是,作為一篇為袁世凱竊國翻案的文章,在占刊物5頁的篇幅中,不知是忽略呢,還是有意回避,竟然沒有一句話提及眾所周知的袁世凱稱帝複辟一事,而這恰恰是老袁的“命門”。

中學曆史課本就已寫明,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經南北議和,就任首任大總統,但他卻於1916年悍然複辟,稱洪憲皇帝,從而激起全國人民的討伐之聲。南方革命軍人在原雲南都督蔡鍔等人的領導下,組成護國軍北上討袁,袁世凱在四麵楚歌之中鬱鬱而亡,僅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夢,成為國人的百年笑談。順便說一說,我們貴陽市至今有條著名的護國路,就是為了紀念當年貴州的護國先鋒王伯祥和王文華兄弟倆,因為他們當年的官邸就在這條路上。護國運動不容否定,袁世凱自然理當被討伐。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竊國”一詞為“篡奪國家政權”。袁世凱之所以被戴上“竊國大盜”的帽子,此無他,就因為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複辟稱帝。盡管他自認為“洪憲”就是要“弘揚憲法”,搞的是君主立憲,但在推翻帝製之後又黃袍加身,變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竊國”罪名即由此而來,這是洗脫不了的,不能因為他曾經的曆史作用就否認他“竊國”的事實。這正如曾經南征百戰的老革命晚節不保叛國出逃,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一樣,不能來個“將功抵過”,更不能一味地為其大唱讚歌。

袁世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可以實事求是地評介他,不必一棍子打死。《袁》文較為客觀地介紹袁世凱在終結清王朝的曆史運動中所起的作用,讓讀者對斯人有個較為全麵的認識,但由此就得出他被“誤解一百年”的結論,進而要給他摘帽平反,這就把話說過頭了,殊為不妥。國人在感情上也不能接受。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似乎不必做這樣不合時宜的翻案文章,老袁“竊國”的罪名人贓俱在,蓋棺論定,毫不冤枉。看來他這頂帽子還得繼續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