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落後文學100年
文化
作者:何映宇
丹·西蒙斯是誰?
如果你是個資深科幻迷,聽到這樣的問題,一定會啞然失笑。阿西莫夫和亞瑟·克拉克之後最重要的科幻小說家之一,在西方科幻小說界,絕對是一言九鼎呼風喚雨的大神級牛人。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丹·西蒙斯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海伯利安》獲得了全球科幻文學至高榮譽雨果獎,以及軌跡獎、1991年度西班牙科幻小說首獎、1995年度日本星雲獎、法國宇宙獎,入圍阿瑟·克拉克獎、英國科幻獎、科幻紀事獎。此外《海伯利安》還被《軌跡》雜誌票選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說,並於1997年和2006年兩次入選“最推薦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被譽為“20世紀科幻文學史上難以超越的裏程碑”。
更可怕的是,他還不是隻在科幻界混,他居然可以在科幻之外的奇幻、恐怖、懸念、曆史小說、黑色犯罪小說以及主流文學小說中遊刃有餘遍地開花。1985年,他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迦梨之歌》出版,不是科幻題材,而是奇幻,第二年就奪得了世界奇幻獎。3年後,他又憑借恐怖小說《腐肉解饑》奪得該年度布拉姆·史鐸克獎。丹·西蒙斯幻想能力超群,但同時,他又著迷於曆史。《海伯利安》深受英國詩人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與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十日談》的影響,“海伯利安”這個名稱則來自詩人約翰·濟慈。2003年的科幻作品《伊利昂》以荷馬史詩為藍本創作,2007年,他首次創作的曆史小說《極地惡靈》講述的是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1845年率領幽冥號、驚恐號探險北極的故事。
當之無愧的跨界之王!不過,就像《三體》之於劉慈欣一樣,《海伯利安》對於丹·西蒙斯也有特殊的意義。自從1989年出版第一本《海伯利安》之後,西蒙斯又分別於1990、1996和1997年續寫了之後的三本《海伯利安》係列(《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覺醒》),合成的《海伯利安》四部曲全方位展示地球7個世紀以來所發生的曆史,野心之大,想象力之宏富,確實讓人歎為觀止。
《海伯利安》的成功成就了丹·西蒙斯,讓他有底氣說出:“科幻電影落後科幻文學一個世紀”、“《阿凡達》非常可笑”這樣的驚人之語,在他看來,恰恰是科幻電影拉低了科幻文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盡管它們的影響力要超過書籍的傳播。
丹·西蒙斯當然希望大家多多讀他的科幻文學作品了。近日,科幻巨著《海伯利安》四部曲完整中文版由讀客圖書首度引進,讓喜愛丹·西蒙斯的科幻迷終於可以一飽眼福。
這套書進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是一波三折。2007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了四部曲的前兩卷《海伯利安》與《海伯利安的隕落》,可是,由於出版商貝塔斯曼退出中國市場,導致後兩卷不再出版,就此爛尾。2012年,讀客出版公司接手《海伯利安》,善於做暢銷書的讀客將整個係列拆分為8本,首先出版了兩冊,書名改為通俗易懂的“當人類決戰機器人”,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大眾的目光,不料遭到了該書的忠實粉絲的瘋狂吐槽:“想象一下,要是《教父》在國內的譯名是《黑手黨大戰警察》,你會不會憤怒?這是對原著的侮辱!”“最貼合封麵設計的書名應該是《當雅典娜決戰威震天》,最貼合目前局勢的書名應該是《當科幻迷決戰讀客》。”幾乎《海伯利安》的所有電商購買頁麵都被西蒙斯的忠實粉絲的大吐槽刷屏了。
出於無奈,也出於對西蒙斯粉絲的尊重,讀客中止了2012版本的《海伯利安》係列出版計劃。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這套經典作品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包裝,對內文重新進行校訂和修改,於今年推出了四卷本的黑盒套裝,並且特別收錄了作者本人親自授權、傳說中的“海伯利安5”——軌跡獎最佳中篇《螺旋的遺孤》,該內容屬於全球實體書首發。
這算不算一件讓西蒙斯的書迷們喜大普奔的事?
別瞧不起讀者
《新民周刊》:你的《海伯利安》的靈感來源是什麼?是什麼促使你寫作《海伯利安》這部鴻篇巨著的?
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的靈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時我還是個公立學校的小學老師,有兩次:一次是1971至1972年,是在密蘇裏州的一個小鎮教四年級生(9歲的孩子),另一次是在1982至1983年,在科羅拉多州教六年級生(11歲的孩子)。當時課程上完,還剩30分鍾的時間,我便向這些四年級和六年級生講述自己虛構的故事:一天講半小時,講了1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