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治安到底有多糟?(2 / 2)

進一步說,雖然美國的謀殺犯罪發生率挺高,但並無證據表明這些犯罪特別青睞亞洲人,或者是特別針對中國留學生。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年公布的數據,在2012年中,美國本土共有1.27萬人因為謀殺而喪生。死者中白人占45.9%,黑人占50.6%,其他種族(阿拉伯裔、亞裔、拉丁美裔、印第安後裔等等)加起來一共才占了2.6%。考慮到亞裔的人數在美國並不算少(約占人口總數的5.3%),公平地說,亞裔在美國並不容易成為謀殺犯罪的受害者。

從受害者的年齡段來說,在17-29歲年齡段(也即亞裔學生在美國留學時最普遍的年齡段)中,其他種族受害者所占的比例更是低至1.86%,遠低於黑人(61.6%)和白人(33.1%)。不難看出,亞裔留學生在美國被罪犯謀殺的概率是低於當地居民的平均水平的,並不存在“欺生”的問題,“中國留學生因為露富而更容易被盯上”的說法也缺乏依據。

然而,這就可能讓我們有點迷糊了:既然歐美各國並不是那麼危險,謀殺犯罪也並不是喜歡挑亞裔留學生下手,那為什麼會有前麵提到的那些惡劣犯罪呢?

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彩票效應”。也就是說,我們更容易關注那些偶然發生但令人詫異的信息,對於常見的、多發的信息卻容易視而不見:大家都會注意到“某某那天心血來潮買了一注隨機號碼就中了頭獎500萬”這樣的新聞,卻不會在意“全國每天都會有很多很多人購買了彩票卻一毛錢也沒中”這樣的事實。

避免危險

2014年9月30日,加拿大蒙特利爾,林俊案繼續開庭審理。林俊在2012年5月遇害,32歲被告馬格諾塔涉嫌殺人和分屍。

當然,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盡管整體上不必擔心,但一些小的細節,還是有助於保護自己、盡可能地避免人身危險發生的。

比如,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在國外生活請勿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但如果走夜路時,不妨準備幾美元的零錢——萬一遭遇剪徑的大王,一毛不拔還是容易激怒對方,引起犯罪升級的。同時,盡管你的汽車並不防彈,但在夜間開車總是比步行回家要安全得多的。

此外,正如此次邵某被害案一樣,根據FBI的數據統計,在所有謀殺案中,大約有30%左右是熟人所為,凶手可能就是受害人的鄰居、同學、室友、朋友甚至男朋友。“他鄉遇故知”,留學生對於本國同胞會有一種本能的親近感,這本是人之常情;但似乎不應該因此而徹底放鬆警惕,正所謂“半生不熟,危機四伏”,特別是在還沒有確定情侶關係的異性老鄉之間,太過信任也不是好事。

再者,如果剛到陌生的環境學習、生活,采取謹慎的態度總是有好處的。比如,在搞不清楚周邊街區狀況的情況下,絕不一個人貿然前往;夜間盡可能避免在校園之外的地方行走;租下房子之後先檢查門窗有沒有容易被人撬開闖入的隱患,如果有的話想辦法解決(比如,給你的臥室門裝一個結實的鋼質插銷)等等,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一句話,如果你正打算赴歐美國家留學,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被罪犯侵害而改變主意;但真到了外國,還是要做好各種防範的準備,“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才能讓留學生涯愉快而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