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雜記
凝固的舞蹈——雕塑
雕塑,無論是商周青銅器上的形象,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都是一種“凝固的舞蹈”,為什麼這樣說呢?
雕塑是造型藝術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總稱。雕塑藝術也被稱作“空間藝術”“視覺藝術”或“觸覺藝術”。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到不同時代宗教、哲學、文化的直接影響。在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有裝飾性的雕塑,如陶塑的人物和動物等形象,商周時嚴峻和神秘的青銅浮雕,秦代靜中有動的兵馬俑,西漢霍去病墓前大氣磅礴的石獅、石馬,以及唐代富麗堂皇的佛教造像,無一不證實了雕塑永久性的魅力。它是時代、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物化,也是人們創造天賦的結晶。它體現了美的法則,被譽為“凝固的舞蹈”。在西方,雕塑更是占有突出地位,在雕塑藝術發展的曆史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雕塑家。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的米開朗琪羅,法國浪漫主義雕塑家呂德,確立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羅丹,以及富於獨創性的英國雕塑家摩爾,都用他們的藝術作品表明了雕塑藝術是社會發展形象化的曆史記載,是一代又一代人向往追求的體現。
雕塑之初
雕塑是一種立體的藝術,給人以很強的視覺美感。那麼,我國最早的雕塑是如何起源的?
中國最早的雕塑是原始社會的陶製動物和商代的青銅裝飾器皿。這些東西當時大都是生活用具,但形象直接取材於生活,具有主體形態,完全具備了雕塑的特征。
原始社會的陶製品,模擬豬、狗、羊、兔、雞、魚等動物的形體,用泥土塑造再經火燒製成容器物。近年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獸形壺,是一種貯水用的器皿,形體寬大而扁圓,四條直而粗壯的腿,略向外分開,穩固地支撐著上麵的重量。頭頸向上直伸,豎耳張嘴,尾巴上卷,刻劃了家狗在遇到生人或野獸時的機警神態。為了實用的需要,在背上加塑了一橋形的把手和一個圓柱狀的注水口,既實用又不破壞生動的自然形象。整個塑品形體概括,線條流暢,風格古樸、莊重,體現了當時人類的審美水平。這是早期雕塑的代表。
商代青銅器雖是奴隸們創造的藝術品,卻是奴隸主的屬物。奴隸主為了加強統治,常用獸麵紋、夔(一種傳說中的怪獸)龍紋、虎頭等圖形來裝刻,莊嚴而神秘,是青銅器的藝術特色。1975年在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體態穩健、飽滿,比例適當,造型生動,鑄造工藝精湛,通體呈碧綠色,飾紋變化無常,神秘莫測,氣勢逼人。青銅器以它的獨特工藝和風格創建了我國光輝的青銅文化,為形成我國雕塑的民族風格奠定了基礎。
史前雕塑
原始藝術即史前或遠古藝術,那時的雕塑尚未從工藝美術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但也在發展中。你知道嗎?
原始藝術,萌芽於舊石器時代。在我國北京猿人所使用的石器中,已有了雕刻器,它是一種垂直短刃的石片石器,可以用來雕刻骨角器,由此推想,當時的先民們已有可能進行原始的創作活動,可惜由於年代久遠,至今還沒有發現這一時代哪怕是最粗糙的實物。新、舊石器時代之交,出現了陶器。陶土的可塑性強,先民們除了用它來製造種種實用性器具外,還常常用細泥在器皿上附塑裝飾性的堆紋;在仰韶文化的半坡、後崗類型中的陶器上,有一種叫剔刺紋的紋飾,據研究,是先民們用各種工具或指甲戳剔而成。因此,可以說在這一時期,雕、刻、塑的基本手法已經出現。在距今八千年以前的裴李崗遺址中,曾出土了粗具輪廓的陶塑羊頭、豬頭,在稍後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陶屋模型,這是迄今所知我國較早的一些原始雕塑作品。
在後窪遺址出土的石雕、陶塑藝術品共四十多件,包括有動物形、植物形、人形或人獸合一等形象,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最早和最豐富的原始圖騰和人形雕像。
孤立存在的圓雕
提起雕塑,我們眼前便會浮現出一個個孤立存在的形象,你知道它就是圓雕嗎?
圓雕是雕塑藝術的一種。圓雕的形象是立體的,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之上,孤立地立於空間,人們可從各個側麵多角度地進行觀賞。它不直接描繪人物周圍的環境,沒有複雜的情節,主要是通過藝術形象的瞬間表情或動作,引發觀眾去聯想和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圓雕藝術樣式有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以及動物等形象的造型。我國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中,就有陶製的圓雕。秦始皇陵兵馬俑陶塑,西漢大將軍霍去病墓前石雕,均屬我國古代傑出的圓雕藝術品。半圓雕是圓雕的一種形式,它使用圓雕的技法,不過作品表現的是藝術形象的主要部分,而次要部分則被舍棄了。人們看到的一部分是圓雕的形式,而另一部分則仍是原來的石塊或原來的器物,也有用圖案、景物、平麵等作為襯底的。如羅丹的名作《沉思》,刻劃的是一個秀美而淳樸的女性形象,她低著頭正沉浸在默默的深思之中,可是在美麗的頭部下麵,是一塊僅粗粗鑿成方形的石頭。羅丹曾解釋說,他是要以這個雕像集中地表現:“冥思”,因而舍棄了一切與此不相關的東西。
平麵上凸起的雕塑
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正麵,描繪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天塹的壯闊圖景,你知道這屬哪一種雕塑嗎?
浮雕是雕塑藝術的一種。浮雕是在硬質材料的平麵上雕出凸起的藝術形象,它附著在平麵背景上,因而可用於建築或用具器物的平麵裝飾。它是從一個方向欣賞的雕塑,既可與圓雕或繪畫相結合,又適於作為裝飾性與紀念性雕塑的一個品種。浮雕的形象有突出的厚度。依據其平麵上形象凸出的厚度的不同,分為高浮雕、淺浮雕、比例壓縮浮雕等。高浮雕從起位線到浮雕麵的單像厚度與實物厚度之比超過五分之二,淺浮雕從起位線到浮雕麵的單像厚度與實物厚度之比約在十分之一以內。至於運用壓縮、歸納、平處理的比例壓縮浮雕,又可分為單層次浮雕及多層次浮雕等形式和類別。浮雕和圓雕不同,它可以有一定的背景和情節,如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麵的一幅大浮雕,描繪了人民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渡長江天塹的情節,背景則是江麵上無數艘戰船在滾滾波濤中,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向前。還有一種雕塑,是在浮雕的基礎上把背景鏤空。可供一麵鑒賞的稱單麵雕,可供兩麵鑒賞的稱雙麵雕。這類雕塑有背景和情節,所以通常看成浮雕的一種。
以木為原料的雕塑
以木質為雕像材料的雕塑稱木雕,你知道木雕有哪些特點嗎?
我國木雕曆史悠久,但因木雕不易保存,所以傳世名作不如石雕和陶瓷雕塑為多。木雕用材一般有黃楊木、紅木、金木、白果木、龍眼木、樟木等。木雕的傳統製作方法一般是:選擇木料,充分利用木料自然形態的特點,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精心構圖,做出泥塑稿或腹稿,由粗而細,由簡到繁逐步雕出形象鮮明的雕像。著名的東陽木雕一般用作掛屏、家具、建築的裝飾。福州龍眼木雕善於表現生動的飛禽走獸、故事人物。大型木雕主要是寺廟的宗教偶像。中國最大的木雕佛是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的千手觀音。佛高22.28米,腰圍15米,頭重5噸多,全重約110噸,也是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當代大型木雕,先以泥、石膏做出模特,再對木料加工,形象效果極佳。
石雕和玉雕
“樂山大佛”是石雕作品中的傑作,《萬水千山》是玉雕中的不朽作品,你知道石雕和玉雕有什麼特點嗎?
石雕亦稱“石刻”是以各種不同質地的石料雕製而成的物像。石雕藝術曆史悠久,作品數量很多,是雕塑中的古老品種。古代石窟、摩崖、陵墓雕刻、建築雕刻絕大多數用石雕成,它是大型紀念性與裝飾性雕刻的主要品種。花岡石、大理石宜於雕製大型雕像,麥田石、壽山石宜於製作小型雕像。石雕根據石料質地製作方法很多,但一般可分作傳統方法和當代方法兩種。傳統方法是指整座雕像從構圖到雕刻全由一人獨立完成。當代的方法則先做泥塑,翻成石膏像,再據此刻成石像。在工具上則用甘油炸藥及機械代替斧、錘等傳統工具。我國浙江的麥田石雕,色彩豐富,工藝精巧。福建的壽山石雕,廣西的貴翠石雕也各具特色。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雕佛像。
玉雕是以材料分類的一種雕塑品種。它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瑪瑙、黃玉、獨玉、岫玉等數十種。因其材料是天成,故玉雕曆史悠久。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玉雕的製作是琢磨,而不是雕。用鑽頭、金鋼砂和水琢磨而成。因玉質細膩、堅硬、光潔、溫潤,故玉雕製品有許多名貴珍品,如北京玉器廠的《旭日東升》,是令人叫絕的珍貴的水膽瑪瑙製品。廣東省信誼縣的玉珠佛塔是我國第一座大型玉珠佛塔,它用“南方碧玉”精工細琢,把16萬顆玉珠精編成高3.4米的寶塔。上海玉石雕刻廠的《萬水千山》,用青玉製成,高2.6米,寬1.3米,重7.3噸,有70多個人物形象,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玉雕。
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家
菲狄亞斯(前5世紀初~前432)是希臘古典現實主義最偉大的雕刻家。你知道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嗎?
菲狄亞斯生活在希臘雕刻藝術空前繁榮的年代。設計建造希臘藝術史上著名的帕提儂神廟和塑造雕像。菲狄亞斯的作品以神像為主,成名作是《雅典娜黃金象牙像》和《亞馬孫像》。代表作有:《雅典娜普魯馬可斯銅像》,是為雅典城守護神而作的。雕像高9米,全副武裝,航海人遠遠就可見其盔頂和槍尖。原作已不存,可從當時的貨幣浮雕上見其形像。《黃金象牙宙斯坐像》,原作已不存,可從奧林匹亞的錢幣上得其縮影。《列姆諾斯島的雅黃娜像》在法勒斯登博物館的《雅典娜像》相傳是它的複製品。最有名的是帕提儂神廟大廳的《雅典娜像》,這是一尊莊嚴的宏偉的神像。菲狄亞斯的神像雕刻神態恬靜,莊穆而有高尚的氣質,手法純熟而自然,又能自如地運用青銅、大理石、黃金鑲象牙等各種材料,確是體現了希臘古典現實主義雕刻藝術頂峰的特征。
雕塑藝術的一代宗師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中的藝術巨匠,既是畫家、詩人、建築師,又是雕塑藝術的一代宗師。你知道他有哪些傳世雕塑作品嗎?
米開朗基羅13歲時便進入佛羅倫薩一個畫家的工場學習,不到2年,轉到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庭院學習。在此,他接觸了許多藝術家、人文主義學者和藝術品,這對他一生的思想、修養、創作都有一定影響。也在這時,開始了他作為雕塑家的創作活動。以後他曾用2年左右時間在聖斯比裏托修道院解剖屍體,研究解剖學。同時到聖馬可修道院聽宗教“叛逆者”——修道士薩伏納多拉的講演。薩伏納多拉被處火刑,使他完成了第一件接受訂購的成功之作《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代表作還有:《大衛》像、《摩西》像、《美第奇家廟雕像》、《灑神巴庫斯》、《被俘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布羅特斯胸像》等。米開朗基羅雕像著重於表現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以描寫裸體人物為主要手段,寄寓崇高的道德、堅強的意誌,以及為自由、民主而鬥爭的精神。作為與達·芬奇並峙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已為人類留下了偉大的壁畫傑作,其中以羅馬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祭壇畫《最後審判圖》著稱於世。畫中,藝術家以色調的單純與對比的明確,以裸體的誇張和浮突,表現了人的強大力量與崇高品質,表現了藝術家的偉大人格。
浪漫主義雕塑家
提起拿破侖便聯想到凱旋門,凱旋門右方的高浮雕《馬賽曲》你知道是誰的作品嗎?
呂德是法國19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雕塑家的代表人物。23歲進入巴黎一位雕刻家的工作室學習,1809年,1812年曾兩次得“羅馬獎”。在政治上,崇拜和追隨拿破侖。拿破侖失敗後,曾在國外過了10多年流亡生活。由於受革命鬥爭洪流的衝擊,呂德的雕刻作品充滿昂揚的激情和革命的氣息,代表作是法國巴黎愛德華廣場凱旋門右方的高浮雕《馬賽曲》。《馬賽曲》是采用古典主義的嚴謹形式,賦予浪漫主義的熱情,是可與油畫《自由在領導人民前進》媲美的浪漫主義傑作。此外,呂德還有《漁童》、《呼喚的讓·達克》、《納伊將軍像》等名作。因為這些作品,1855年萬國博覽會上,他榮獲國際金質獎章。
近代美術史上最傑出的雕塑大師
提起雕塑,必提起羅丹,羅丹何以獲得如此高的世界性的聲譽?
羅丹是西方近代美術史上最傑出的雕塑大師。14歲時進入巴黎實用美術學院學習。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他先後到比利時和意大利工作、學習、遊曆,接觸和研究了尼德蘭派的藝術、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從1876年到1877年產生了他的初期名作《青銅時代》。1880年起,羅丹的雕塑走上最成熟的階段,產生了大量的肖像雕刻、紀念碑雕刻,如《畫家勞倫斯胸像》、《夏娃》、《烏格林諾群像》、《雕刻家達魯胸像》、《如萊義民》、《巴爾紮克》、《雨果半身像》、《肖伯納胸像》、《音樂家莫紮特像》等等。從1889年起到1917年去世,一直從事達28年之久的《地獄之門》的艱巨雕塑工作,這是裝飾在巴黎實用美術館的翻銅浮雕,直到羅丹去世後才最後完成。羅丹一生製作了大量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偉大作品,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1900年,英國皇家美術學會推舉他為會長。
法國女雕塑家裏希埃
裏希埃是法國女雕塑家,你知道她在雕塑上有哪些成就嗎?
裏希埃是法國女雕塑家,曾就讀於蒙貝列的藝術學院。1925年赴巴黎曾作布爾德爾的學生及助手。主要創作胸像軀體像和人物像,其手法類似羅丹的印象主義和布爾德爾的新古典主義。二戰期間,她避難於瑞士和法國南部。這個時期她的雕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她開始放棄古典藝術手法,嚐試一種新的表現模式,以表達她關於世界的神秘與恐怖的內心感受。她受到賈科梅蒂作品的啟發,並向怪異的夜間動物鬼魅形象尋求靈感。1945年返回巴黎,她晚期的作品以恐怖不祥的形象特征,聞名國際藝壇,《風暴》和《森林裏的唐·吉訶德》就是其晚期成熟的代表作。
超現實主義的超級大師
米羅是西班牙雕塑家,被譽為超現實主義超級大師,他的創作有什麼風格?
米羅是西班牙雕塑家,1912年開始進入巴塞羅納一所藝術學校就讀,他的早期繪畫融進了卡塔蘭民間藝術以及表現派、野獸派的影響。米羅1920年居住巴黎時,參加了巴黎達達主義者的集會。20年代中期參與超現實主義創作,並在1924年的宣言上簽字。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畫線條如夢般的作品。西班牙內戰爆發後,他離開西班牙。他的畫中開始出現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以此來表達他對戰爭、腐朽、死亡的痛感和厭惡之情。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米羅又返回西班牙,作了許多題為“星座”的小幅水粉畫,優美動人,並影響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出現。戰爭結束之時他開始嚐試陶藝,到50年代,他幾乎完全獻身於這項媒介,並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在巴黎的大廈和麻州劍橋的哈佛大學創作了巨型作品。米羅一生多產,風格始終如一而又多樣變化,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的超級大師。他的主要作品有《事物》、《大型屋外雕塑》等。
我國的佛像設計家
你知道我國的佛教名僧僧祜嗎?
僧祜是我國南朝齊梁年間佛教名僧,佛像設計家、雕塑家、建築設計家。從小就出家,畢業從事寺院的修建。光宅寺的無量壽佛是“丈八”的金銅佛像,宋明帝時曾“四鑄不成”,梁天監8年,才由僧祜主持完成大型銅佛的鑄造工作,足見僧祜才藝的高超。剡縣石佛在今浙江新昌寶相寺,這是一巨型坐像石佛。石佛從南朝齊建武時雕鑿,一直末成,後由僧祜接過雕塑工程,至天監15年完成,一直保留至今。攝山大佛在南京棲霞寺,是石壁上建造的一無量壽佛和二菩薩,佛身及座高13.33米以上,菩薩高10米以上。也由僧祜負責塑造。僧祜以上的作品反映了齊梁年間佛教雕塑藝術的風格水平。
我國東晉傑出的雕塑家
戴逵在我國古代雕塑史上久負盛名,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嗎?
戴逵是我國東晉時期傑出的雕塑家,也是傑出的畫家、音樂家和詩人。戴逵以擅長雕刻和鑄造佛像而知名,他的佛教造像具有民族風格,他是為佛教雕塑藝術中國化作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他作的建康(南京)瓦棺寺五軀佛像,與顧愷之的維摩詰壁畫、獅子國的玉像,被譽為“瓦棺寺三絕”。他作的會稽靈寶寺木雕菩薩像被《法苑珠林》稱作“委心積慮,三年方成,振代迄今,所末曾有”。他在佛教藝術形象的塑造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但因佛教雕塑很少署名,所以戴氏的原作已不易尋找。
我國雕塑史上的“塑聖”
我國曆史上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可見楊惠之雕塑藝術的精湛,你知道他的成就嗎?
楊惠之被稱為“塑聖”,是我國唐代最傑出的雕塑家。原本是當時名畫家吳道子的畫友,後改攻雕塑,終於取得巨大成功。時稱“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社會把他和吳道子及梁代名畫家張僧繇並提,是對他雕塑藝術的肯定。楊惠之塑造了五百阿羅漢的生動形象,表現了楞枷山的自然景象。他的雕塑作品遍布西安一帶的庵觀寺院。據傳千手千眼佛的形象是他首創的。關於楊惠之的雕塑技藝的精湛,有這樣的傳說,他為優人留杯亭塑像,把像置於街上,人們見像背即能認出塑的是誰。他著有《塑訣》一書,但已失傳。
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其恢宏大度、氣壯山河的磅礴氣勢吸引著今天的藝術家、藝術史家及廣大的群眾。它到底有什麼藝術特色?
陶塑的六千兵馬組成的肅穆嚴整的軍陣,顯示了秦軍千軍萬馬橫掃六合勇不可擋的氣勢。在整體的動靜和諧統一中,蘊含著無窮的威力。流露出藝術設計者對秦王軍威的仰慕和崇敬。作為雕塑個體,形象的具體化,尤其是麵部個性化的特點增加了軍陣的勃勃生氣。陶俑在製做上采用模製和手捏結合的方法。工匠藝術家們在捏塑過程中運用貼塑、刻、劃等技法,根據長期對不同人物的觀察盡情地發揮個人的想像。軍陣這一主題要求武士姿態挺直,整齊劃一的排列自然形成軍陣整體肅穆的布局。藝術家在有限的自由創作中,塑造著一個個武士,傾心灌注了他們對普通人家子弟的愛。在整體和個體的統一變化的和諧中,完成了巨大的藝術構想。它既體現了統治者所要的軍威,又表現了普通人的活力。
陶俑最初是著色的,可以想像六千兵馬俑,一片鮮麗奪目的色彩,今天,雖然不能再睹當年的絢麗,但膚色的灰黑陶俑軍陣更加富有曆史的氣氛。
秦俑是偉大的藝術品,它以宏偉的規模和整體的和諧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奇跡。
石窟雕像
去過雲岡石窟或龍門石窟的人,一定會很奇怪:洞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雕塑彩繪呢?
石窟雕像是我國古代依山崖開鑿洞窟,在裏麵雕刻的造像。石窟造像始於印度,中國從魏晉南北朝起也開始開洞造像,形成了具有我國民族特點的石窟藝術。
雲岡石窟在今山西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長約1公裏。先後53個洞窟裏共造像五萬一千多尊。最大的高達17米。雲岡石窟雕像不大追求細部,卻表現了動人的整體效果,早期有仿印度的造型風格。如第20窟中釋迦牟尼坐佛,高約14米,充分表現了雕像慈祥和悅的神態。
龍門石窟位於今河南洛陽伊水兩岸,自北魏陸續開鑿,規模宏大。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具,浮雕、佛塔40餘座,題記、碑碣3600多塊。龍門石窟雕像的造型不同於雲岡石窟。佛和菩薩的臉形清麗俊秀,神情恬淡,服飾以漢服為莊。而唐代奉先寺主像盧舍那佛,像高17米多,身披通肩袈裟,麵容豐滿,嘴角微翹,兩眼微張平視,表情靜穆,神態溫文慈祥,已完全是中國人的臉型和氣質。旁邊的文殊、普賢二菩薩各高13米,顏麵和悅,肌體柔潤,具有中國的女性美。其他諸菩薩,也都是中國和尚和武士的化身。
以俑殉葬
在我國商周時代,奴隸主死後常以奴隸殉葬,後來改用木雕俑、陶塑俑代替活人。你知道俑的具體情況嗎?
我國目前發現的古俑以楚國(公元前230年)的最早,一般為木製的,造型也較簡單粗糙,是俑的低級階段。
我國陶俑在秦代發展到了新階段。秦兵馬俑以其個大(人高約1.85米,馬高約1.5米)、量多(六千多)、形象表情變化豐富而著稱於世。所有俑像在地下排列成雄偉的軍陣場麵,氣勢磅礴。秦俑數量多、體型大,製作工藝複雜。經研究分析,這些俑是分段模製後拚接而成的。
和秦俑相比,漢俑造型誇張,手法簡練,注重整體效果,種類也增多。在表現人物情感方麵,漢俑采用圓雕、浮雕和線雕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形成了中國雕塑的技法特點。
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出現了瓷俑,北方多見少數民族形象的陶俑,風格基本繼承漢魏,而加強了寫實技巧,表現生活的趣味多了。如出土於南京南郊的陶俑立女,兩手團抱於胸前,頭微側,筒裙簡練成圓椎形,頭飾結構交待得簡潔清楚,麵部造型秀麗動人,表情開朗,伶俐穎慧,生動地刻劃出了當時婦女的神態。
觀音,男乎?女乎?
在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有許多優美的觀音像。表現出的是一種女性的豐腴和柔美。但《悲華經》上說觀音乃一男子,這是怎麼回事?
觀音,原名稱觀世音,無性。《悲華經》上說,觀音原來是轉輪王的兒子,他曾與父親一起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道,釋迦牟尼為他不日句的決心所感動,親自為他授記:“善男子!我就給你取名‘觀世音’。”他為什麼會變成女相呢?
一種說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後,真龍天子獨一無二,觀世音的形象便由男相改變為女相了。又說因其名字中的“世”字與皇帝名字相同,避諱而刪去,就改稱為觀音。另一種觀點認為,觀世音像的變相更多地取決於當時人們審美的愛好。按照佛教說法,觀世音菩薩有32種應變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觀世音為說法需要,可以變換性別和身份。因此在南北朝時,人們已開始把他們所喜愛的女性美賦予了心目中敬仰的觀世音菩薩,女相觀音便逐漸出現在寺廟之中。到了唐代,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藝術家全把對女性的愛戀之情移植到了觀音雕像上,觀音像從此固定為體態婀娜、神態嫵媚、服飾華麗,富有風韻的女相形象了。觀音通常腳踏蓮花寶座,左手拿著淨瓶,右手持著柳枝,麵露微笑,似乎正在把瓶中的甘露灑向人間,把幸福帶給人類。
橋梁史上的奇跡
河北的趙州橋建成後,經曆了風雨洪水的侵蝕,八次以上強烈地震的襲擊,至今巍然屹立,安然無恙,它為什麼能成為一個曆史奇跡呢?
趙州橋是隋朝大業年間(605—617)在我國古代建築師李春主持下建造。原名安濟橋,它有三個引人注目的結構特點:(1)它的主拱是60°圓弧的弓形拱,橫跨水麵的大拱由28道石券並排而成。跨度達37.02米,而高度卻隻有7.23米,這對拱券結構來說是一個極其大膽的創造。這道弧線給人的感受是遒勁飽滿而不僵滯。(2)主拱兩端的肩上又各加兩個小拱券。設這4個小券目的在於減少橋身的阻水麵,而結果則不僅達到了順利排洪的預期目的,同時也減輕了橋自身的重量,使橋身取得輕盈精巧的外觀。(3)主拱由28個並列的石券組成。為了增加這些券的整體性,采取了幾個措施:在券上方加橫向石板;在券結構層內加橫向鐵拉杆;券寬向拱券中央部分逐漸減少;這樣兩旁各道券向中央傾斜,將中道各券“擠住”。安濟橋欄板和望柱上雕刻著生動的龍紋圖案,是隋代石刻藝術的精品。安濟橋顯示了以木結構為主要結構方式的中國古代建築體係在石結構方麵也取得了高水平的技術與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