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李氏起了個大早,用燒熱水的鍋煮了一大鍋粥,夠他爹和孩子們吃一天的了。然後走路回娘家。
好在娘家就在隔壁村,走兩刻鍾就到。
外婆李氏正在做早飯,外公李秀才在練五禽戲。
看見小閨女一個人歸家,且麵色難看,都十分擔憂。
李氏牽著沈李氏的手上下打量,沒發現有傷,提起的心放下一半,問她:“翠娥,吃過早飯了嗎?沒吃陪我們這把老骨頭吃一點。”
沈李氏慚愧,自出門後她一顆心撲在夫家,多年來鮮少回家。眼見父母銀發滿頭,才發現他們都老了。
到嘴邊的話吐不出,隻好跟母親坐桌吃飯。
李氏料理很有一手,簡單的家常小菜也做得色香味俱全。
大米粥粘稠軟綿,二合麵饅頭暄軟清香,鹹菜清脆爽口。因為她來,李氏特地多蒸一碗雞蛋羹放沈李氏麵前。
“快吃,幾月不見咋瘦了這麼多。女人呀,要懂得保養,不然老來受罪……”
沈李氏聽李氏絮絮叨叨沒完沒了,不覺煩擾,隻覺窩心。
吃飽了,她才微笑地對李氏說:“娘,我很好。”
“說吧,啥事。”
李秀才目光悠悠,很祥和,卻有看透人心的力量。
沈李氏不敢跟父親撒謊,又不懂如何開口,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為難就別說。”
“老頭子說什麼呢,翠娥好不容易回一趟,盡掃興。”
轉頭又對沈李氏說:“我兒,不怕,有啥難事跟娘說。”
“娘……”
沈李氏低聲把家裏的情況和父母說完,撲進她娘懷裏大哭。
李氏枯瘦的手輕輕拍沈李氏後背:“哭吧,把委屈都哭出來……”
許久,沈李氏心緒平靜了,才去打水洗臉。
李秀才唬著臉:“沒出息。”
話是這麼說,但最護犢子的他已經想到要叫幾個兒子去給他閨女找場子了。
李秀才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自恃才高八鬥,卻屢試不第,憂憤懷才不遇。後來同窗推薦他謀了個衙差,因為得罪上司,不得已回鄉坐館,傳教授業。
鄉村生活寧靜而祥和,年事已高的他脾氣漸漸收斂,但骨子裏的蠻橫因子還在。
他膝下三兒兩女,數這老閨女最得他心。老閨女出門子多年,第一次回家哭。老頭子暴怒了。
不管啥因由,欺負他老閨女就是不行。
“老婆子,去,把那三龜兒子叫來,老子有事吩咐他們!”
李氏麵露濃色,“老頭子不能糊塗啊。”閨女以後還要在沈家討生活,別得罪人以後日子不好過。
李秀才知道李氏心中所想,氣怒:“老子的閨女都讓人欺負慘了,還不興老子給她撐撐腰?”
李氏不得法,出門找兒子們去了。
原來李秀才在兒子們各自成家後便把家分了。他嫌棄兒子孫子們吵吵鬧鬧,就辟個獨門小院,養養花草,喂喂雞鴨,享受清幽。
李家兒孫頂孝順的,聽聞紛紛放下手中活計,往小院趕來,不多時小院已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李秀才見人齊整了,枯槁的手指敲敲桌麵,聲音不大,卻能讓吵鬧的小院瞬間安靜下來。
李秀才很滿意,這才是兒孫應有的樣子。
清清喉嚨:“今兒個叫你們來,是為你們妹子一事……”
李秀才言簡意賅闡述事實,末了,說:“妹子受委屈了,你們當哥哥的要幫幫她。李家人,要團結。”
大舅李承安神情激憤:“爹,咱知道咋做!”
說完招呼他兄弟子侄,大家夥呼啦啦往沈家趕去。
兒孫們去沈家說理了,凶神惡煞的。
李氏擔憂:“老頭子,不會壞事吧?”
李秀才眼皮抬也不抬:“不鬧點動靜咋讓沈家知道我們的厲害,以後他們再想欺負咱閨女也得掂量掂量。”
“哎喲……”李氏焦急,卻也無可奈何。老頭子屬蠻牛的,隻盼兒孫有點分寸,莫要鬧到不可收拾。
沈李氏素來沒成算,回到娘家被爹娘捧在手心裏,行事越發沒顧忌:“娘擔心啥?平日裏我在家做牛做馬伺候他們一大家子也沒落著好,哥哥們去吵一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