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蘭:中國第一個女博士
劉恩蘭是中國第一個女博士,也是地理學科第一個博士。
劉恩蘭,1904年出生於山東省安丘市石山子村。其父是安丘清末教育家劉光照。劉恩蘭天生聰明,自幼好學,10歲考取南京惠文女中,僅用一年半時間就讀完高中的課程,並考取南京金陵女子大學,被人們譽為”神童”。學習4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20歲時,任教於金陵女大附中。
1929年,金陵女子大學看到劉恩蘭具有培養前途,決定保送她到美國克拉克大學攻讀自然地理。
劉恩蘭踏上異國土地後,從師於曾是竺可楨老師的布魯京斯教授。她如饑似渴地攻讀學業,其吃苦耐勞、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三年後的1932年,劉恩蘭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決定回國。回國後,她在金陵女大開設了地理係,這也是金陵女大首開的課程,並擔任第一屆地理係主任,主講自然地理。
麵對別人對她的羨慕,她卻一點不滿足,她決心攻讀博士學位。她再次出國留學,到英國著名大學--牛津大學深造。
短短的3年,劉恩蘭爭分奪秒,在知識海洋裏邀遊。她以科學的態度,潛心的研究,1935年寫出了《中國農業氣象》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劉恩蘭成為中國第一個女博士,也是地理科學第一個博士。
1941年,劉恩蘭帶領4名學生沿蜀道考察,溯江而上,直入無人之境,進入原始森林。他們忍饑挨餓,披荊斬棘,7天後才到達理藩境內。她和學生們將這次考察結果寫成論文,在美國享有權威性的《地理雜誌》上發表。這次考察糾正了當時被認為是最完備地圖上的一些錯誤。
1946年,美國的一個學術機構邀她去講學,她應允前往,並為幾所大學講學。她那淵博的學識,嚴謹的科學態度,受到外國學者的欽佩、讚賞。外國友人以優厚的物質生活待遇勸她定居國外。劉恩蘭說:”我們國家雖窮,但我是中國人,我不能忘了祖國。”她婉然謝絕,毅然回國。
新中國成立後,劉恩蘭和其他高級知識分子受到國家的重視,她先後受到周總理的三次接見。她提出的組建中國科學院的建議被中央采納。她先到北京師範大學擔任教授,後到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作顧問。
劉恩蘭曾參加了永定河、桑幹河、淮河的治理,對北京十三陵水庫、官廳水庫的修建提出了寶貴意見,對工程建設十分有利。
1953年,受陳賡大將委派,她先後在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科研工作,她身負重任,為科研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5年,她在主持一個海軍科研任務時,她的胃潰瘍已相當嚴重,但她忍著疼痛,乘一艘快艇顛簸在黃海海麵上,後來痛情加重,口吐鮮血。可是,為了獲取資料,她硬是挺了過來,完成了科研任務。不久,她又專程到東海調查,撰寫了《東海之行》一文,引起了海洋界的注意。
劉恩蘭先後擔任過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海洋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家科委海洋專業組成員、國家海洋局顧問。
1986年7月15日,中國第一位女博士劉恩蘭,以其光輝的業績,走完了不懈追求與奮鬥的人生裏程,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