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2 / 2)

帝國主義的挑釁和嘲諷,更激發了詹天佑的勇氣和決心。他說:”外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能辦到;外國人辦不到的,中國人也能辦到。”

1905年9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工程之複雜、艱巨,確實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所罕見的。中段線南口至岔道城一段,地形崎嶇、山巒重疊、峭壁頂天、高低相差600米。還要在山勢陡險的關溝開鑿四條隧道,總長1645米,其中最長的是八達嶺隧道長達1091米。這一地段,地層全是花崗岩。尤其是關溝段的路基坡道長達12公裏,是全線路成敗的關鍵。為了確保工程順利施工,詹天佑把辦事處搬到南口現場指揮。

居庸關隧道工程開工後,許多外國專家以打獵為名,去窺看工程,他們幻想詹天佑失敗,並對清政府施加壓力,妄圖乘機奪取隧道開鑿權。英國金達威脅詹天佑說:”你們中國人完不成開鑿山洞的工程,你們沒有通風機和抽水機,勢必雇用外國包商”。詹天佑義正嚴詞地告訴他們:”中國早已申明,不用一個外國人”。他帶領全體員工,排除了外國侵略者的橫暴幹涉和阻撓,於1908年4月鑿通了居庸關隧道。

八達嶺隧道比居庸關隧道長3倍,全長1091米,工程十分艱巨。他使用了直井開鑿方法,合理組織人力,從山頂上打下兩口直井,分向施工,加上兩端,形成了六個作業麵,同時開鑿,大大加快了進度。長達1091米的八達嶺隧道隻用18個月,縮短工期9個月,於1908年5月全部打通了。在施工過程中,他發現井內炭氣很重,為了不影響工人的健康,就在井下設扇風機連接鐵管,輸入空氣,並用手拉風箱助氧,保證了施工。

隧道工程完工後,詹天佑考慮:八達嶺附近地勢高徒,如果沿山直上,坡度太大,不僅行車危險,而且工程造價更高。經過仔細研究,他創造性地采用折反線的方法,從青龍橋東溝起依著山腰修築”之”字形線路車到這裏,改用大馬力機車兩個,一個在前麵牽引,另一個在後麵助推。車到叉點時,前麵的牽引車變成助推車,後麵的助推車又變成了牽引車,就這樣頭變尾,尾變頭的循環往返,幾十節牢固聯在一起的車廂,就在大馬力機車的牽引下,緩緩地爬上了八達嶺頂峰,既緩解了線路的傾斜度,也免去了調機車的麻煩,這是詹天佑的又一創造成果,這在90多年前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這位傑出的工程師以頑強的意誌和智慧,帶領全體工程人員進行了創造性的勞動,使京張鐵路隻用了四年的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完工,工程費用僅用了美國金達包商的2/3,結存白銀28萬兩,真正做到了”花錢少、質量高、完工快”。

1909年10月20日,在南口舉行盛大的通車典禮上,到會的中外來賓一萬多人,他們對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卓越成就給予極高的評價。

1919年4月24日,我國第一位鐵路專家詹天佑在漢口逝世,終年59歲。

詹天佑為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為中國人爭了氣,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對於他的貢獻,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曆史也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