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年正月中旬,清廷在議論如何獎賞雅克薩作戰功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卻奏上緊急軍情,報告說:“托爾布津帶了他的殘兵敗將,加上由其國內派來的由拜頓指揮的600名哥薩克援軍,在清軍撤走以後,重新竄回雅克薩,新築防火城牆,城內挖了水井、壕溝,建造了軍營、倉庫,儲備了大量糧食。”敗軍之將竟然卷土重來,令清廷十分震怒。二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發布征討詔書,命令大軍趁敵立腳未穩,迅速予以剿滅。這次,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為統帥,郎談、班達爾善、馬喇參讚軍務,統領2100名清兵,五月初由愛琿出發。水陸兩路二十八日會師於接近雅克薩城的查爾丹。隨後,派一名俄俘給托爾布津送信,警告其迅速投降,不要自取滅亡。俄軍自恃兵力增加,城堡加固,拒絕投降。
清軍向雅克薩城郊前進,遇到由城內出來騷擾的俄軍,雙方交火,俄軍丟下22具屍體逃回城內清軍迅速三麵包圍起來,並占領城西小河對麵的要地,與江邊駐紮的船隊相配合,以阻擊從尼布楚順江而下的援軍。六月四日開始,清軍連續向雅克薩發動進攻。俄軍多次從城南衝出,與清軍交鋒,都被打退。六月八日的戰鬥最為激烈。清軍經多次衝擊,奪得城南土崗。侵略軍頭子托爾布津登上城內塔樓緊張地觀察雙方的爭奪。一顆炮彈飛來,不偏不倚擊中塔樓炮眼,托爾布津的右腿被齊膝炸斷,幾天後傷重死去。拜頓繼任雅克薩指揮官。其間,尼布楚方麵曾派出70名援軍,因清軍防守嚴密,無功而返。雅克薩城工事堅固,火力凶猛,敵軍又頻繁地主動出擊,不讓清軍人員和攻城器械逼近城垣。為了減少傷亡,康熙皇帝決定停止強攻,改為對城堡長期圍困。清軍在雅克薩城東、南、北三麵挖掘了一道深溝,溝邊安置了阻止敵人爬上來的木樁和帶尖的鹿角。溝邊每隔一段距離就築有一座堡壘,駐兵監視防守。水軍停靠於黑龍江的東西兩岸。雅克薩被團團圍住。
八月底,天氣漸漸變冷,為了堅持對雅克薩的包圍,康熙皇帝命令副都統博定從在墨爾根築城的屯田的官兵中挑選200人,前往增援。又讓前線部隊挑出疲憊和瘦弱的馬匹,分別發往璦琿和墨爾根兩處飼養。
雅克薩俄軍困守孤城,飲水條件很差,傷亡得不到補充,但仍恃其糧彈充足,嬰城固守。不久,城內突發壞血病,且迅速蔓延,染病者相繼不治身亡。全城原有826名軍人,幾個月後,戰鬥傷亡及染病而死者竟達676人,餘下的150人,也絕望至極,喪失了反抗能力。而尼布楚方麵又無兵可援,雅克薩俄軍已成為甕中之鱉,亡在旦夕。
沙皇派出的談判大使的先遣人員,經過長途跋涉,於1686年九月底到達北京,請求停止對雅克薩的圍困,舉行談判。康熙帝決定接受俄國請求,遣使於十一月到達雅克薩,宣布停戰決定,這時城內活著的侵略軍隻剩下66人。
餘論:1689年七月,以索額圖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與以戈洛文為首的俄國代表團舉行談判,中方做了一定讓步,終於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兩國東段,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為界,雅克薩城拆毀,該城侵略軍全部撤回俄境。從此,中俄兩國保持了一個豐世紀基本上正常的關係。
聶士成抗倭摩天嶺
聶士成
(?—1900)
王書傑
聶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武童出身,淮軍將領,鎮壓過太平軍和撚軍。聶士成一生的主要功績是抗禦列強,戰功卓著,自中法戰爭起,多次率軍抗擊外、敵,最後於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以身殉職,成為晚清著名的愛國將領。晚清維新人士,詩人黃遵憲在《聶將軍歌》中盛讚他的功績,有這樣的詩句:“聶將軍,名高天下聞。”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任太原總兵的聶士成奉命入朝,所部隻有2000人,多次給予日軍以重創。雖然清軍腐敗,大局不堪收拾,無法挽回敗局,但聶士成部在朝鮮成歡伏擊日軍,以及在沈陽摩天嶺阻擊戰中,打得十分精彩漂亮,壯我軍威,值得書寫一章。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附近海域不宣而戰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挑起中日戰爭。這時日本侵朝軍隊總數近萬人。中國軍隊隻有2500人屯駐於漢城西南150裏的牙山,其中直隸總督葉誌超率軍五百,太原總兵聶士成所部2000人。牙山瀕海,地勢平坦,無城郭險要可守。聶士成足智多謀,又勇猛善戰,麵對日軍的大舉進攻,他認為:清兵少,日軍多,且器械裝備清軍也不如日軍,如果在曠野作戰,清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聶士成向葉誌超建議:清軍撤離牙山,葉部移至公州,聶部進駐成歡。公州背山麵江,天生形勝。成歡在牙山東北45公裏,與公州形成特角之勢。聶部依據有利地形,相機打擊日軍,葉部守公州為聶部後援。葉誌超采納了聶士成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