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花

元·劉詵

縞衣玄瓜立前除,天上人間剪紙糊。

除卻青青三四葉,月明滿地卻全天。

這詩的原題是《玉笥山有白鶴花頂翅宛然類鶴王蘭友作詩至用韻二道》,這是第一首。正如詩題中“頂翅宛然類鶴”所說,白鶴花之所以得此名,確是因為它形如白鶴。劉詵此詩正是從花的這一特點下筆的,

“縞衣玄爪前除”,詩的首句破空道來,詩人本意要寫白鶴花形如白鶴,可他卻並不如此說,而是虛景實寫,白色的羽毛,青色的爪子直立在前麵的台階上,這不是花,倒活脫脫是一隻白鶴。詩人起筆突兀卻緊扣詩題把眼前的白鶴花幻化成天上的白鶴鳥,想象新穎奇特。

可白鶴花還是白鶴花,那它為什麼如此象天上的白鶴鳥呢?在詩人大膽的想象中,白鶴花是由於人們驚羨白鶴之美,用巧手把它的倩影剪下來糊在樹上而成的。前兩句詩人由花而鳥,又由鳥而花,把天上白鶴和人間白鶴花聯係起來,在這種大幅度的跳躍中,顯示了詩人想象之神奇以及對白鶴花之喜愛。

三、四句“除卻青青三四葉,月明滿地卻全無”,在另一種情境中描寫了白鶴花。在那三五月明之夜去看白鶴花,除了那幾片青葉之外,就隻剩下滿地的月光。那麼,白鶴花到哪兒去了呢?我們不妨做如下兩種想象:一者因為花為白色,在這銀白的月色之中自然是看不見的,白鶴花那份潔白,那份雋逸,由此可見。二者在作者的想象中,白鶴花是天上白鶴化的,在這月明的幽境之中,白鶴已乘清風歸去矣,故此也看不見。由從天而降到化仙而去,詩人把所要描寫的對象放在特定的環境——月夜來表現,確是很合適不過的。詩人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意境,再加上神奇的想象,很好地寫出了白鶴花那種特定的美質,表達了詩人對它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