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留給你關於敢想敢做的九大忠告(5)(2 / 3)

(4)過失四:讓恐懼感控製著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

對其他人的恐懼、不敢嚐試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懼、對自我的恐懼——這些都是恐懼的種種。

恐懼可以說是導致失敗的罪魁禍首。

(5)過失五:無法妥善管理與運用精神力量——以成就各種目標

多數人的通病是,他們隻是毫無目的、漫無目標地活著,無拘無束地胡思亂想,而不做有目的又有價值的思考活動。僅有很少數的人,會把他們想要完成的事項寫在紙上。僅有甚少的人擁有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意願。一般人隻是未曾事先計劃、不知道他們自己現在是在做些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將要往何處去——就好像是“不帶地圖去旅遊”。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嗎?結果,他們的頭腦無法正常發揮去執行任何一件事情了。

(6)過失六:太沉迷於自己,無法真正“有效掌握控製其他人”

成功是需要充分發揮“影響他人的能力”的,當你僅僅想到自己時,你就無法發展出這項能力了。

在今天這個複雜的社會中,要有能力去說服別人,使他們認同你的觀點,跟你站在同一立場、一起同心協力並肩作戰,這樣你才能出人頭地,獲得更高更重大的成就。可惜的是,幾乎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反問自己“那跟我又有何幹?”(不願使自己卷入漩渦),而不是“我還能為其他的人再做些什麼事情呢?”(既想要幫助別人,同時自行振作、力圖有所作為的一種良好意願)。成功的人都知道:如果要有所“收獲”的話,就非得先“給予”才行。(亦即要能先默默地辛苦耕耘灌溉,將來才會有開花結果、獲得大豐收的一天。)

(7)過失七:無法全心全意、堅信不移——無法相信“我可能會贏得勝利”、“我可能會獲得成功”、“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我可以擁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可以獲致心靈上的真正寧靜”等等,都是屬於這種過失。

70

擺脫陷阱的三種良策

1946年9月,有一位名叫威廉的水兵,被大浪衝下甲板。他身上並沒有穿著救生衣。當時是淩晨4點,他置身茫茫大海,遠離海岸。沒有人知道他上了甲板,當他落水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獲救的機會幾乎是零。可是,年輕的威廉並不驚慌失措,他把身上的粗棉布衣脫下,同時在褲腳打結,讓裏頭充滿空氣,把它當做臨時的救生圈。

毫無疑問,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困難,如何麵對困難是每個人都要麵對的問題。

少數人把困難看做一次機遇和挑戰,他們往往在困難麵前毫不猶豫地采取主動,這些人通常是成功者;而多數人隻是被動逃避困難,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也足以摧毀他的意誌,麵對困難,你很容易陷入一種“無力感陷阱”。

偉大的德國作家歌德曾說過:“能從絕望的處境中逃脫的人,必能學會堅強的意誌,所以不要隻是一味地煩惱,應立即采取行動,使自己從絕望中逃出來,你要相信新的一天會將你帶到新的地方去。”

你覺得“信心”是一種摸不到、不實在的東西嗎?你覺得它無法達到我們一再向你保證的那些目的嗎?現在就給你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你了解:在百萬分之一的求生幾率之下,如何靠著信心的力量解救一個人的生命。

1946年9月,有一位名叫威廉的水兵,被大浪衝下甲板。他身上並沒有穿著救生衣。當時是淩晨4點,他置身茫茫大海,遠離海岸。沒有人知道他上了甲板,當他落水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獲救的機會幾乎是零。可是,年輕的威廉並不驚慌失措,他把身上的粗棉布衣脫下,同時在褲腳打結,讓裏頭充滿空氣,把它當做臨時的救生圈。

根據他事後的追述,當時他力圖鎮定。他以一個下士的訓練告訴自己:“不要擔心未來。”他想,8點集合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他不在船上,然後會派出救生艇出來搜救他,因為他們這條戰艦的航行路線,跟一般商船的路線是大不相同的。

他異常地鎮定,偶爾還試著把頭靠在充氣的棉布衣上休息。可是,波浪卻不停地拍打著他,讓他無法入睡。他抑製住心中的恐懼,依賴他的信心,不斷地暗自祈禱:“主,請救救我吧!主,請救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