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自己的主意自己拿(1)(2 / 3)

“你不會讓我留級吧?”

“那是社會後果,是人為的。反之,不能加入網球隊,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後果。缺課會有什麼自然後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學習的機會。”

“對,所以你必須兩相權衡,做個決定。我知道,換了我也會選擇網球隊,但絕不要說你是被迫這麼做。”

最後這個學生當然還是參加比賽,但卻是出於自己的選擇。

29

別總以為己不如人

你應該也有下述的經驗——眼看考試迫在眉睫:“今天就好好休息一天,從明天開始好好拚一拚”,結果,這個決心一連下了幾天,每天都說這句話,直到考前一天才翻開書本,但為時已晚,後悔也來不及了。這時說:“早一點開始就好了”,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你每天都想著“己不如人”的話,那麼這個想法就會進入潛意識中,變成觀念固定下來。到了這個時候,這個想法就會像先前的鍾擺一樣,如你所想一般出現在眼前。自然而然的,你的表情會變得陰暗,聲音會變得無力,動作也會變得十分緩慢,從早到晚所做的事,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無聊事。徹底要想改變“己不如人”的觀念,可以這樣做:

(1)寫出腦中所想的事物

時至今日,大部分的事情都用電話聯絡、解決。已經有很多年不曾動筆寫過信的人,一定不少。其實,不單隻是寫信,“寫”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現在,你的腦袋裏是不是擠了一堆工作計劃呢?即使是籠統含糊的想法也要寫下來,仔細看、仔細想,才能整理出頭緒。隻是在腦袋裏想該這麼做、該那麼做,事情永遠不會有進展。所以,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做整理。

還有,請養成做筆記的習慣。當你在做一件事時,會不斷地思考做法、修正做法,就在思索的當中,點子會隨之湧現。“人類是健忘的動物”,再怎麼傑出的點子,也隻限於當時,過了就忘了,忘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事後想再找回當時湧現的靈光,可就不簡單了。把腦袋裏的東西寫下來整理吧,不要忘了平時就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2)不妨自我膨脹一下

不妨跟過去的自己對照一下,給現在的自己打個分數。如果你從以前到現在便一直與失敗為伍,那麼,你會被“我失敗是當然的”這種意識束縛得無法施展,即使有小幅度的進步,你也會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失敗了”,結果變得小看自己,不認為自己有能力。

而有過多次成功經驗的人,“做得好是當然的”意識非常強。正因為事事進行得很順利,所以他們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都比較樂天派,經常有自我膨脹的傾向。像這樣子的人,他們的人生是連續的、是不斷進步的,即使有大變動,也不會覺得那是一種障礙。別人總覺得他們每天都在遊戲,但金錢卻能滾滾而入。

健康、財富和成功,全都始於自我認同。如果你認為“我很健康”,你的身體就會健康;如果你認為“我是有錢人”,你就會財源廣進;如果你認為“我是成功者”,你就有成功的可能。雖然目前尚無法立刻實現,但總有一天,願望一定能夠達成。

“我是了不起的人”——偶爾也自我膨脹一下,采取行動吧。

(3)給自己一點壓力

人類原本就有惰性。雖然知道某些事不做不行,但還是拖拖拉拉地一拖再拖,直到不能再拖了,才會起身行動,結果當然是不如人意。

你應該也有下述的經驗——眼看考試迫在眉睫:“今天就好好休息一天,從明天開始好好拚一拚”,結果,這個決心一連下了幾天,每天都說這句話,直到考前一天才翻開書本,但為時已晚,後悔也來不及了。這時說:“早一點開始就好了”,又有什麼用呢?

不過,如果老師事前給個警告的話,事情可能就不一樣了。“這次的考試範圍大家要仔細讀,如果不及格就隻好留級,沒有補考的機會。”相信你聽到這番話以後,讀到眼睛泛紅絲也都不敢休息。如果工作有個完成期限的壓力,就算得天天加班,也要在期限之內完成。

訂定目標之後,就給自己一點壓力吧。好比有一個很囉嗦的業主,對自己下了一道命令一樣。如此一來,你的精神將會更振奮,“明天再做”、“待會再說”等等之類的拖延,也就不會再發生了。

(4)每天給自己30分鍾

無論是誰,隻要每天抽出30分鍾,持續三年專心學一件事,他必能成為個中高手。誠如“持續就是力量”所說一般,以毅力持之以恒地專心做某一件事,必能累積出不輸給他人的實力。

如果你想學得一技之長的話,就該訂立目標,從今天開始,每天學習30分鍾。說到學習這個字眼,難免給人艱難、辛苦的感覺,不過,你訂下的目標可以是培養一項興趣,也可以是學習一個新運動。不知道該做什麼好的人,不妨想想小時候有沒有想做而當時沒有辦法做的事。在你的潛意識中,應該還留有遺憾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