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想的遠大,必定有大作為(1)(3 / 3)

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影像研究所主任喬治?布森對一部分人進行調查。他將這些人分為兩類:一是設定好目標,再製定一套行動策略去實現目標的人;一是沒有特別設定目標的人。結果,有目標的人,平均每月賺7401美元;沒有目標的人,平均每月賺3397美元。正如所料,奮勇向前的那一組人,看來較有衝勁,對生活及工作很滿意,婚姻很和諧,身體也很好。

事實上,隨波逐流、缺乏目標的人,永遠沒機會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個目標明確的人,生活才有意義。不幸的是,多數人對自己的願望,僅有一點模糊的概念,而隻有少數人會貫徹這模糊的概念。一般人每日上班的理由,是為了重複昨天的工作。假使這是今天去上班的唯一理由,那麼你今天的工作很可能與昨天一樣。想來真是可悲,許多人在公司五年,卻沒有五年的經驗,隻能說有五次一年的經驗。他們一再重複過去的表現,對於來年從不訂立特定的目標。

美國作家福斯迪克說得好:“蒸汽或瓦斯隻有在壓縮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推動力;尼亞加拉瀑布也要在巨流之後才能轉化成電力。而生命唯有在專心一意、勤奮不懈的時候,才可獲得成長。”

不論是個人、家庭、公司或國家,都需要目標。目標牽涉的層麵很廣,為達到目標,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住在喬治亞州的賴嘉,足以為這一點作見證。

賴嘉隨父母遷至亞特蘭大市時,年僅4歲。他的父母隻有小學五年級的學曆,因此當賴嘉表示要上大學時,他的親友大多不表示支持,但賴嘉心意已決,最後果真成為家中唯一進大學的人。但是一年之後,他卻因貪玩導致功課不及格,被迫退學。在接下來的六年,他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毫無人生目標。他大半時間都在一家低功率的電台擔任導播,有時也替卡車裝卸貨物。

有一天,他拿起魏特利的一本著作——《誌在奪標》,從那時起,他對自己的看法完全改觀,發覺自己擁有不凡的能力。重獲新生的賴嘉,終於了解到承諾的重要性。的確,承諾決定我們的將來。

賴嘉的目標是重返大學,然而他的成績實在太糟了,以致連遭墨瑟大學拒絕兩次。在遭到第二次拒絕之後的某天,賴嘉無意間撞見院長韓翠絲,他趁機向她剖明心誌。結果,院長答應了他的請求,準許他入學,但有一個附帶條件:他的平均分數要達到乙等,否則就要再度退學。

賴嘉一改過去的散漫態度,以信心堅定、目標明確、內心無畏的姿態,重新踏入校門。他每季平均進修20個學分。經過兩年零三個月,即以優異成績取得學位,緊接著再邁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這是計劃性目標的絕妙好處。當你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後,新的目標也會跟著形成,你的信心將更加堅定,成就更大,而且興趣更多。

如今,這個伐木工人的兒子已成為賴嘉博士,他還在全美發展最迅速的教會中擔任牧師,教會地點就在費特維爾市,距他成長的亞特蘭大僅數分鍾車程。

事實上,從賴嘉自認為是個成功者之後,他的目標便一個接一個出現,他也成為一個築夢的人。

賴嘉的成功,尚涉及另一因素。改變人生方向及自我認知之後,改為努力工作的態度,兢兢業業地埋頭苦幹。

一代偉人亞曆山大大帝的成敗也與目標這個看似簡單的詞有關。當亞曆山大大帝擁有遠景,而遠景盤踞他的心時,他便能征服世界。當他的遠景或夢想一旦消失,卻連一隻酒瓶也征服不了。牧羊人大衛因為有遠景,而得以征服巨人歌利亞,但遠景破滅之後,他卻連自己的欲望也戰勝不了。

為了攀越人生巔峰,在個人、家庭、事業、生活及心靈平靜等方麵獲得全麵成功,我們必須妥善利用時間。而時間要能運用得當,便得先設定目標,然後朝目標奮勇邁進。

7

善於樹起第二個目標

一個目標應當作為一種指南,引導你決定是否要換工作,應當把精力用在何處,以及其他枝節問題發生時如何應付。目標是一種進行時的指南,不是一種最後固定的地點。

聰明的人,最初要劃出路線來,照著路線從他現在的地位達到他想得到的地位。他在中途樹立許多小目標。對於最近的目標積極付出努力進行,因為這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他達到這個小目標的時候,覺得有了進步,便感到很高興,然後休息一會,又鼓起勁來,樹起第二個目標,向著那裏前進。

大事業之成功,是要徹底解決眼前的問題。有時徹底解決了一個問題,可以引出意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