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簡介(1 / 3)

這篇簡介送給五一期間要去泰山遊玩的人們,祝你們有個愉快的假日,也是我接下來的幾章的一些提示.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曆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裏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壓頂不彎腰”……,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泰山雄峙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稱“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裏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麵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國曆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曆代帝王朝拜之山。曆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曆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曆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曆史。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裏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餘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神態尤現;雲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鬆,瘦骨昂藏;十八盤道,李白、杜甫曆代文人“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碧霞祠裏,隆重的封禪儀式綽綽伊始。此外還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經石峪、碧霞祠、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主要名勝古跡。

泰山兼具古、麗、幽、妙,摩崖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觀堂滿山遍布,山勢壯麗,自然景觀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全山有古建築群20多處,曆史文化遺跡2000多處,曆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無數。

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嶽公園”,又是“東方曆史文化縮影”。泰山山穀幽深,鬆柏漫山,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鬆、望人鬆、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

全山分麓、幽、妙、奧、曠五區。麓區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妙區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於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之間;奧區林木蒼鬱,花草茂盛,位於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曠區坦途綠蔭,溪深穀幽,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

遊泰山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3月到11月。

遊泰山要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當黎明時分,遊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

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麵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象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雲海玉盤----泰山雲霧可謂呼風喚雨,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雲霧彌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雲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遊人遇此,無須失望,因為你將要見到雲海玉盤的奇景:有時白雲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雲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雲一片,宛如千裏棉絮;有時雲朵填穀壑,又象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雲與滾滾烏雲而融為一體,彙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橫生,又令人心朝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