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算
遠古時代,從人類社會開始形成的時候起,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打交道。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狩獵、采集野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伴隨著生存鬥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多與少”、“有與無”等最早的數學萌芽,數的概念就此應運而生了。人們對數的認識是和計數的需要分不開的。計數,應該有計數工具的幫助才不容易出錯。那時候又有什麼計數工具呢?
原來,人的雙手就是最古老最現成的計數工具。最初,人們用一隻手表示一,兩隻手表示二,等等。由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平衡,在澳洲的原始森林中至今還有停滯於這種發展水平的原始部落。他們一般人隻知道一、二、三。即使部落中的“聰明人”,充其量也隻知道四和五。再多,他們一概稱之為“好多好多”。這其實就是人類遠古狀態的再現,可以看作是“活化石”。
隨著狩獵水平的提高,接觸的數也多了起來。人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用一個手指代表一,五個手指代表五,來“一五一十”地計數。於是,數的範圍得到了擴大。用手指還可以作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呢!
用手指計數固然很方便,可是不能長時間保留,它們還得幹活呀!何況,它們能表示的物體個數也很有限。我們不是常用“屈指可數”表示東西少得可憐嗎?於是,有人想到了用小石塊、小木塊等表示數。小石塊、小木塊等不僅能計數,還能做簡單的加減法。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人類從以手指計數到用物體代表數的這一曆史過程,可以從幼兒身上清楚地看到它的縮影。幼兒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對多與少有了最初步的概念。稍大一些,父母就要教他們用手指數數了。你們可能常常會發現:如果你問幼兒園的小朋友家裏有幾個人,他一定會扳著小手指一個、兩個、三個……認真地數給你聽。直到上小學,屈指計數一直是小朋友們的“絕招”。他們進而用幾塊積木、幾顆糖來表示東西的數量,這不就相當於用石塊、木塊來計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