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海龍在春蘭從皇宮裏傳遞出來的消息中得知:
孟如龍正和北塞皇帝串通一氣,將要連橫(連橫的目的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並和擴展土地的目的)北疆國呐。
北疆國之所以這麼快就嚐到了今天的苦果,完全要怪當初他們的可汗(首領)死活就是不願意和東土國一起合縱(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並)南川國呀。
這下好了,北疆國一下要被兩個國家連橫了。
從這上,就暴露了北疆國的戰略短視。
當時,北疆可汗肯定是這樣認為的:
北塞國和東土國是很友好的,而且就在南川國進攻東土國以前,東土國的皇子遊海龍,還要迎娶北塞國的公主呐。
北疆可汗這樣做,肯定還有坐收漁翁之利地打算的:
假如東土和北塞兩國在和南川國對陣失利的話,北疆國剛好在北麵和這兩個國家都是毗鄰的。
這樣北疆國就可以在東土和北塞兩國衰敗以後,借機蠶食它們的。
正因為北疆可汗有這樣地打算,所以在以前遊海龍和父皇都派人到北疆國談合縱,結果都是徒勞無功的。
不能說北疆可汗的想法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他也太利欲熏心了,隻顧考慮到國家的擴張,而沒有想到國家會麵臨的潛在危險的。
北疆可汗也沒有想到和東土國友好的北塞國會一下子就和南川國沆瀣一氣的,而且他預料到的兩敗俱傷的局麵,成了以南川國的完勝為結局的一邊倒了。
讓北疆可汗更加預料不到的是:
在自己姑息南川國以後不久,自己的國家就要被南川和北塞兩國合力連橫了。
看來弱國之間還是要精誠合縱的,不要想著趁火打劫或者是和大國合縱別的小國。
北疆國被南川國和北塞國連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攻打東土國以前,孟如龍就在暗地裏化解了東土和北塞兩國可能會對南川國的合縱。
而化解的一個招數就是:
答應在南川國滅掉東土國以後,南川和北塞兩國要對北疆國進行連橫的。
在拿別的國家做合縱和連橫籌碼的時候,東土國被滅掉了,北疆國也麵臨被瓜分的命運。
而連橫最大的贏家永遠都是大國,到後來孟如龍對北塞國也翻臉無情了。
這是後話,以後再表了。
合縱和連橫是一對天生的冤家,現在連橫壓倒了合縱,以後合縱還會再抬頭的,那個時候也正是遊海龍起事的時候。
北疆國被連橫,對於遊海龍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他看到自己起事的希望了。
可是越到這個時候,遊海龍反倒更加地淡定。
現在,遊海龍最關切的還是孟如龍地動靜:
在皇宮裏孟如龍拿著那柄假的霸王龍槍,和孟如虎切磋武藝,在打鬥的時候,孟如虎現出了老虎戰魂。
可是孟如龍更加不甘示弱,他現出的居然是虎獅獸戰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