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焦慮時代,要懂不焦慮的智慧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是幸運的。許多古代君王見都沒有見過的東西,被我們理所當然地享用著:出門有汽車、火車、飛機,速度比驢車、馬車、牛車不知快多少倍;傳遞信息不必再用什麼煙火、信鴿、驛站,一個電話就搞定;閑得無聊,可以上上網、看看電視;穿的衣服也是五顏六色,絕對讓生活在帝王之家的女人們兩眼放光……
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是不幸的。高度文明所帶來的,除了豐富的物質享受之外,還有沉重的精神壓迫。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早已丟失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不見了“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的愜意,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競爭與壓力。
於是,焦慮就像野火一樣,在地球上迅速蔓延:演藝明星為了更大的名氣煩躁不安;企業老總為了業務拓展徹夜難眠;公務員為了升職寢食難安;白領職員麵對堆積如山的工作心急如焚;學生不僅考學壓力難以承擔,畢業之後還要為工作發愁;另外,“教育、住房、醫療”三大問題,更是讓普通百姓眉頭緊鎖……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奧登所言,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焦慮時代”。如今,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患有焦慮障礙的人數越來越多。據國外權威機構調查統計,當今世界上約有4.1%~6.6%的人在一生中會得焦慮症,而目前我國的這一比例為4.1%,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另外,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球心理疾病患者總數超過15億,其中焦慮患者4億、抑鬱症患者3.4億,而得到治療和控製的患者僅占1%。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一切頑固沉重的憂鬱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確實如此,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人類所有的疾病當中,有76%屬於情緒性疾病,而焦慮作為最重要的消極情緒之一,對人體健康的負麵影響可想而知。另外,如果焦慮得不到及時調治,很容易引發抑鬱,並可能導致自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焦慮的危害如此巨大,卻至今沒有引起國人的足夠重視,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對焦慮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有些人認為,焦慮隻是一種情緒,很快就會過去,對自己沒有什麼危害;而另一些人則往往將其歸入抑鬱,用治療抑鬱的方法加以調治。當然,這兩種認識都是不科學的。
誠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焦慮確實隻是一種負麵情緒,其危害並不明顯,但如果這種情緒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會形成焦慮症,使我們沉浸於其中,並最終給我們帶來極大傷害。另外,雖然很多時候焦慮會與抑鬱並行,甚至可以相互轉化,但這的卻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區別對待,就會南轅北轍,使病情加重。
為了讓深受焦慮困擾的朋友們能夠更好地認識焦慮,了解焦慮,進而擺脫焦慮,我們編寫了這本《與焦慮者對話》。
就目前來說,市場上關於焦慮的書也有一些,但不是太過專業,不適合普通讀者閱讀;就是停留在讀者感官層麵上,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有的雖然有一些方法,也隻是一些從其他地方摘錄下來的小技巧,治標不治本。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總結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從文化、心理、中醫、生活等諸多方麵尋找調解、治療焦慮的方法,並力圖在趣味性與實用性上達到完美的統一,讓讀者在愉悅的心態下擺脫焦慮的困擾。
最後,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大家走出焦慮,使大家的心靈步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