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2 / 3)

一九五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寧夏土地管理處於分散、多頭管理時期。一九五四年九月,寧夏省建製撤銷,並入甘肅省。一九五八年十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也沒有設立統一管理土地的政府機構,直到一九八三年七月。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裏,寧夏土地管理始終處於分散、多頭管理狀態,民政、計委、農業、城建、農墾,甚至各行業主管部門都享有管理土地的職能,“政出多門”,導致了自批自用、亂占濫用,浪費土地現象十分普遍,大量耕地被占用,嚴重削弱了農業基礎地位。

一九八三年七月以後,寧夏土地管理重新進入統一管理時期。一九八三年七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在農業廳下設土地管理局,統一管理全區土地。在此後三年多時間裏,掛靠農業部門,在大部分市、縣建立了土地管理機構,並從事了土地權屬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一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為了加強對全區土地的統一管理,在自治區農業廳土地管理局的基礎上成立自治區土地管理局,作為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直屬職能機構。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成立後,就積極上報了“三定”方案(定職能、定機構、定編製),同年十月,經自治區黨委、政府同意,自治區編委批準,明確了自治區土地管理局依法統一管理全區城鄉土地和地政的職能,同意自治區土地管理局內設辦公室、計劃財務處、建設用地管理處、監督檢察處、地籍處、利用規劃處6個行政處室(一九九○年八月又增設了政策法規處)和土地勘測利用技術中心,批準行政編製40人,事業編製30人,同時迅速建立縣級以上土地管理機構,為了認真貫徹中央土地統管方針和寧黨發[1986]16號文件,自治區土地管理局和自治區編委聯合製發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機構,加強隊伍建設的通知》,督促各地、市、縣(區)建立健全直屬政府(行署)的土地管理機構,在不到五年時間裏,4個地(市)、22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直屬政府的土地管理機構,適應了依法統一管理土地的需要;到一九九四年底,寧夏地(市)、縣(市、區)土地管理部門共建立事業機構53個,地(市)、縣(市、區)兩級土地管理局平均有事業機構2個;全區316個鄉(鎮),建立土地管理所(站)的已達90%。二、土地管理工作特點

自一九八六年以來,寧夏結合本區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形成了具有民族自治區域特點的土地管理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貫徹基本國策,切實保護耕地。

寧夏全區有耕地1892.2萬畝,其中70%為旱地,耕地質量差,產出率很低,引黃灌區耕地麵積不足總麵積的三分之一,糧食產量卻占到全區總產量的75%以上。依法保護耕地特別是引黃灌區耕地在寧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九八六年以來,寧夏各級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到穩定耕地麵積是穩定農業,穩定社會,保障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始終把控製耕地減少,保持耕地總量增加作為一項中心任務來抓,堅持“節流”、“開源”並舉的方針,認真貫徹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在耕地保護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全民國土觀念教育,增強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基本國策觀念和節約用地、愛惜耕地意識;其次,堅持土地統管原則,由土地管理部門一家管地,政府“一支筆”批地,實行計劃管理,嚴格審批製度,最大限度地控製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四年八年累計占用耕地5.19萬畝,僅為國家下達計劃指標的54.7%,既保證了國家建設和社會各行各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又節約了土地,保護了耕地;三是堅持土地“節流”、“開源”並舉的方針,一方麵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在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中盡量減少占用耕地,並因災設防,加強治理,防止各種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另一方麵,有計劃地開發新的耕地,複墾廢棄閑置土地,穩定擴大耕地麵積;四是在全區城鄉逐步實行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和新菜地開發基金製度,建立了用地者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自我約束機製;五是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工作,將基本農田保護納入法製管理的軌道;六是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製,把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年度計劃指標執行情況和耕地總麵積的增減情況作為考核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使保護耕地的責任落到實處。由於采取了得力措施,遏製了耕地銳減的勢頭,自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五年底,全區耕地總量連續八年淨增,保證了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二)加強基礎工作,實施科學管理。

土地管理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加強業務基礎十分重要。一九八六年以來,寧夏土地管理部門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了以地籍管理為重點的業務基礎建設。

1.堅持先行試點,以點帶麵,積極推進的原則,地籍管理各項業務順利開展。從一九八四年試點開始,寧夏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克服人力不足,資金短缺、技術薄弱的困難,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組建專業技術隊伍,認真落實調查經費和圖件資料,堅持技術標準,嚴格檢查驗收,特別是把經濟技術承包責任製引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之中,實行“五定一獎”(定人員,定數量,定質量,定時間,定報酬,獎勵超額優質完成任務者),充分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加快了工作進度,保證了工作質量,節約了調查經費,體現了責、權、利的有機結合和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全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進展迅速。至一九九三年底,全區22個縣級調查單位完成了全區5.19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任務,到一九九四年底,四個地、市彙總工作全麵展開,完成了全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原始數據的彙總和自治區級彙總方案的編製及上報工作,與甘肅、內蒙古長達2000公裏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省級接邊工作圓滿結束。各市、縣、區還積極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後續工作,及時開展了初始登記、統計和變更調查業務。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查清了全區土地的數量、質量、類型、分布及利用狀況,為製定國民經濟計劃和生產建設計劃提供了可靠依據。積極開展城鎮地籍調查、登記發證工作。一九八八年十月至一九八九年六月,在全區範圍內進行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申報,共有13444個單位和個人進行申報,占應申報數的95%,共申報宗地19342宗,占應申報數的95%,申報麵積241.35萬畝,占應申報麵積的92%;在此基礎上,一九九○年在全區逐步開展地籍調查、登記發證,到一九九四年底,已有二分之一的市、縣基本完成了權屬調查、登記發證任務。

2.積極開展土地管理檔案工作上等級活動。一九九四年,自治區土地管理局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檔案工作,區局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在全區土地管理係統開展了土地管理檔案工作上等級活動,自治區土地管理局和中衛縣、青銅峽市土地管理檔案已通過檔案部門驗收,達到自治區一級標準,石嘴山市土地管理局、銀川市土地管理局已達市一級標準,正創造條件,爭達自治區級標準。

3.充分發揮土地學會作用,開展土地管理科技工作。一九九○年初,寧夏土地學會成立,到一九九四年底,共發展正式會員599名,編印《寧夏土地》學術刊物17期,召開了5次學術年會,加強了學術交流,推動了土地管理科技事業發展。一九九四年,自治區土地管理局首次對上報的土地管理科技成果進行評獎,評出自治區土地管理優秀科技獎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名。

(三)加強法製建設,維護管理秩序。

一九八六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重視加強土地法製建設,立法、普法、執法“三位一體”,齊頭並進,促進了依法管理土地,維護了土地管理秩序。

1.堅持不懈地抓土地立法和規範性文件的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頒布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就很重視地方配套法規的製定,人大法工委、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法製局等有關部門共同配合,起草實施辦法,經過反複討論修改,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自治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把土地立法作為政府法製工作的重要內容,一九八六年以來,先後發布了《耕地占用稅實施辦法》、《城鎮土地使用稅實施辦法》、《鄉(鎮)村建設用地管理辦法》、《外商投資企業用地管理辦法》、《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細則》等法規,還下發了20多個政策性文件,為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法律保證;各地、市、縣(區)政府(行署)也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共製定了200多個政策性文件,為土地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廣泛深入地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製觀念。寧夏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始終把普法教育當作重要任務,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廣泛深入地開展全民國土觀念教育和土地管理法規宣傳普及活動,為了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成立了普法宣傳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常抓不懈,各地、市、縣(區)土地管理局也加強了對普法宣傳工作的領導,做到年初有計劃,平時有檢查,年終有考核。普法宣傳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把普及土地管理法規宣傳教育活動納入全民普法教育之中,自治區普法領導小組將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納入“一五”、“二五”普法計劃,自治區司法廳、土地管理局聯合製發了《關於深入學習宣傳〈土地管理法〉的通知》,在全區範圍內,廣泛、持久地開展了土地管理法規普及教育活動;二是集中搞好全國“土地日”法規宣傳周活動,自一九九一年國務院確定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為全國“土地日”以來,寧夏土地管理部門連續五年開展了全國“土地日”法規宣傳活動,全國“土地日”期間,區、地、縣、鄉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紛紛發表報刊文章、廣播電視講話,強調堅持土地國策,強化土地管理,各級土地管理幹部走上城市街頭、鄉村集鎮,現場開展法規谘詢,解答群眾提問,散發宣傳材料,掀起普法宣傳的階段性高潮;三是借助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普法宣傳,寧夏日報、寧夏電視台、寧夏廣播電台、寧夏法製報等新聞單位開辟專欄、專題,全麵介紹土地管理法規知識,係統報道依法管理土地動態;自治區文聯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土地題材文藝作品,生動形象地宣傳了土地管理法規;計劃生育部門與土地管理部門聯合“搭台”,共同“唱戲”,兩大國策一起講,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公、檢、法、司等執法部門對土地管理普法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四是通過舉辦法規知識競賽、文體比賽、廣播講座、圖片展覽、懸掛橫幅、刷寫牆頭標語、散發宣傳傳單等各種宣傳形式,努力擴大普法宣傳的效果,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法製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