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意識會指導、影響行動,而有怎樣的心理素質就有怎樣的意識出現。一個人要在良好的處境下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素質不難;但如果要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便並非易事。而每個職場人士都難免會遇上高潮和低潮、順心和失意,如果出現逆境怎麼辦?這就要考考你的心理素質了。
有一項調查顯示:當代很多企業管理者在專業技能方麵大多在本組織中並不是最強的,但他們的決策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明顯要高出一般人一大截。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應該是德才兼備的。才,無可置疑,就是反映在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質上;而德,一般來說就是從工作態度中體現出來。良好的工作態度,往往能為本人帶來工作激情和動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當然我們不能將工作態度簡單地和工作績效聯係在一起,還必須考慮到企業環境的各種具體條件影響,這是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時所應該考慮和處理好的客觀因素。而在進行人員招聘時,應聘者所持有的工作態度,卻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主觀因素。由此為本企業選拔到具有良好工作態度的人才,必將能使以後的經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而心理素質的表現,同樣也是工作態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若將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不一樣”套用到職場生存定律上來,那就是:“發達的職涯都是相似的,落魄的職涯卻各不一樣。”當我們走近那些職業生涯一直都在走上坡路的在職人士,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他們都有著驚人的計劃能力、良好的憂患意識和隨時準備迎難而上的頭腦。在實際行動上,他們不會為暫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會為眼前的困難而退避三舍;他們的成功法則隻有一條:不斷學習、敢於麵對、挑戰自我。一種豁達、健康的智慧,讓其職場人生熠熠生輝。而那些職涯呈下滑狀態的人,卻讓我們看到一個複雜紛繁的世界:他們抑或脆弱封閉,抑或慵散懶惰,抑或安於現狀,抑或杞人憂天,抑或自以為是……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對困難估計不足,學習意識高度匱乏,麵對問題產生時虛弱崩潰。
網易和它的創辦人丁磊,大家都知道。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如今強大的網易,其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2000年,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剛上市,一時間萬眾矚目。可是僅僅一年之後,網易就在納斯達克慘遭停牌,甚至差一點被摘牌。
丁磊的的堅韌和冷靜在這時顯示了出來,他一方麵努力穩定軍心,一方麵選擇了繼續學習。他到中歐管理學院聽課,這讓他受益終生。當時,老師介紹他看兩本書:《基業常青》和《從優秀到卓越》。《基業常青》講述的是如何經營一個超過50年的企業,書中介紹了索尼、惠普、摩托羅拉等大企業是怎樣成為基業長青企業的。丁磊不僅自己聽課,而且把中歐管理學院的老師請到了公司裏,讓企業的60餘位中層管理者都來聽課。“它讓我們扭轉了對企業經營的錯誤看法和毛病。”此時,丁磊開始認識到,“企業犯了錯誤不可怕,關鍵在能夠認識到錯誤。”
於是,他頂著諸多壓力,包括來自內部員工意見不統一的壓力和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將業務範圍圈定在做短信和網絡遊戲上。丁磊將這一行為戲稱為“用浙江人的簡單思維,抓住了商業的本質”。與此同時,經曆過教訓的他也意識到,提高競爭力,並讓對手不能簡單地抄襲和模仿自己的產品,是企業經營和商戰中的當務之急。2005年,網易在中國獲得了9.32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目前,網易共有員工1600多名,絕大多數員工從事產品研發。
納斯達克危機過後的5年中,丁磊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獨特的感受:注重使用自己的產品,保持足夠高的競爭力;數據決定結果——要在詳細的調查基礎上作出決策;企業要有長遠打算,並專注於主業。丁磊表示,網易的未來,將“一直專注於互聯網,不搞多元化經營,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這是一定要堅持的”。
丁磊的過人之處不但在於絕頂的智商,更在於能夠冷靜處事,麵對困境善於排解,自我反思,自我超脫,並能及時壯士斷腕,砍下眾多華而不實的業務。他有足夠的勇氣,不怕媒體說,丁磊不行了網易不行了,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夠率領網易度過難關。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是網易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