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技能篇(1)(2 / 3)

我工作的那個學校在城市的郊區,以文科為主;我們學校附近另外有一所大學,以理科為主,比我們學校離市區更近一些,而連接我們這兩所學校的街道就被稱為“大學路”。其實,要說真正的大學,就是我們這兩所學校。不過,在我們這兩所學校之間,還有很多的中專、大專、民辦、職業、行業學校。比如說有個叫做“華南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不過是民辦的短期技能培訓班,什麼烹飪糕點、美容美發、電器修理、摩托駕駛、醫務護理、保姆家政、廣告宣傳、報安打手等。我們這些正規院校的師生本來是看不起他們的,覺得他們沒有文憑、學問,不過是最低下、最鄙俗、最原始的手工技術、重活累活髒活粗活而已。不過他們倒也很清醒、很自卑,在我們麵前顯得老是抬不起頭來,滿臉的羞愧,滿心的羨慕。但是,一年又一年,這個學校的房子修建得越來越高、裝飾得越來越漂亮(他們整個學校就是一座大樓),來學習的人越來越多,簡直是從年頭到年尾都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這就說明該校辦得好,有經濟效益;也就說明人家願意來這裏學習;也就說明人家找工作不難,找到的工作挺不錯。這時,你還有什麼資本看不起人家?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服氣?

因為這幾年來,與人家相反的是,隨著社會上就業機會越來越少,隨著各大學不斷迅速擴招,大學生們由過去的“天之驕子”被趕下“神壇”,“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他們找工作越來越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越來越不理想。這時他們在人家麵前還有什麼優越感呢?到這時,我們各大學還得專門為學生組織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考試,隻有拿到了一定數量、種類的合格證書才有利於其就業應聘。比如我所工作的中文係的學生,校方要求他們四年後大學畢業時,除了一個大學畢業證、一個學士學位證,還得至少擁有國家英語四級證、普通話水平測試證、秘書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等。這就是“回爐”,反而是在向人家學習、靠攏——或者說“妥協”、“屈服”?這些詞雖然有點不難聽,卻正是事實啊!

我曾寫過一篇題為《證書時代》的雜文,發表於北京《科學時報》、湖南《三湘都市報》、《大學時代》雜誌等地,後被《雜文選刊》轉載,並被許多網站粘貼。也許因為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此文產生了較大的共鳴,在全國各地頗有影響。在該文中,我認為活在當今證書時代的芸芸眾生們,不斷地在追逐著各種、各級證書,非常累,也似乎很不值得。因為,“為一批證書而活著,個人存在的意義又在何處?”但是,在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各項技能要求越來越多樣、全麵的今天現代化生活空間裏,你能不盡量多掌握幾門謀生本領、能不盡量多考取幾個資格證書嗎?而且,這個證書隻要能證明你確實掌握了這項技能、確實具有了這門本領,那怎麼不是好事?

還有的單位不一定看重證書,卻常常考察應聘者是否有特長:是否能歌善舞,是否會文章,是否寫得一手好字,等等。理由絕對上得了台麵。一樣的專業、一樣的學曆、一樣的素質,為什麼不挑個多一樣技能的?就像我們買家用電器,總喜歡要功能多一些的,至於功能是不是一定非常必要,倒不是很重要。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就會需要這項功能呢!

我有一個學生,男生,成績平平,但人很開朗,頗有些能說會道的感覺,而且打得一手很漂亮的羽毛球。大四那一年找工作了,班上先是一個很優秀的才女順利簽了進了效益很好的煙廠做文秘,接著便去實習了。一天她突然打電話回來找這位男生,說廠裏在參加煙草係統的羽毛球比賽,正好碰上廠長是羽毛球迷,非常地想拿獎,就在全廠放話說要招一個羽毛球高手,她便推薦了他前去。男生不負眾望,十數場賽事下來,為煙廠獲得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廠長大喜,在沒有經過正式麵試的情況下,便拍板簽下了他。這樣一個資質平平的男生,居然與著名才女成了同事,領起了不菲的工資!男生畢業就職後,暫居行政部做文職。但他深知自己文字功底一般,便向廠長提出往營銷方麵發展。此時廠長對他的口才和交際能力已是另眼相看,便把他作為營銷骨幹刻意栽培起來。現在他負責了煙廠在華南地區的大部分業務,收入比才女還要高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