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類(2 / 3)

在有機化合物中,還可以把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歸為一類(表6—2)。這樣就可把有機化合物分為烴、醇、酚、醛、酮、羧酸、醚、胺、鹵化物、硝基化合物,磺酸化物等類型。例如羧酸類化合物中均含有相同的官能團——羧基(),決定著這一類化合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均顯

表:有機化合物按官能團分類

酸性(雖然強弱有所不同);均能與醇反應生成酯;核磁共振譜均有較大的σ值(10.5~12)等。由此可見,一定的官能團可以賦予分子一定的特性,不同的官能團則可導致物質性質的巨大差異。因此,我們隻要知道了某種物質含有哪些官能團,即可推測出它所具有的基本性質;反之,也可以由物質的某些性質,推斷出其分子內具有什麼樣的官能團。所以,這種以官能團進行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會給化學研究工作帶來很大方便,提高有效性。

四、化學試劑的分類

化學試劑作為檢驗各種化學物質的質量標準,是一種重要的實際應用的化學物質。通常是把它們分為無機化學試劑、有機化學試劑和生化試劑三大類。

1.無機化學試劑通常有兩種不同分類標準。

其一是按用途分類。俄羅斯化學家庫茲涅佐夫在其所著的《化學試劑與製劑手冊》中,從分析的角度出發,把無機試劑分為4大類:(1)用作溶劑的試劑,包括各種酸類、堿類及各種不同的“熔合物質”,如焦硫酸鹽、堿金屬的碳酸鹽、氟化物等;(2)分離試劑,有沉澱試劑、提取溶劑等,如硫化物、碳酸鹽、氫氧化物……;(3)用於檢驗的試劑,如氧化劑、還原劑、基準物質、用於分析中的各種試劑等;(4)輔助試劑,如絡合物的形成劑、用作緩衝溶液的試劑、指示劑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機試劑的用途越來越廣,又出現了諸如電子工業試劑、儀器分析試劑、生化試劑等。

其二是按無機試劑的性質分類。把試劑分為金屬、非金屬、化合物。又把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堿、鹽等。俄羅斯H.Г.克留乞尼科夫所著《無機合成手冊》中把無機試劑分為9類:(1)金屬,如鋅、銅等;(2)非金屬,如硼、矽等;(3)氧化物,如氧化鐵、二氧化鉬等;(4)氫化物,如氫化鋰、氫化鈣等;(5)鹵化物,如三氯化鐵、四氯化矽等;(6)含氧酸,如高氯酸、鎢酸等;(7)含氧酸鹽,如硝酸鋇、硫酸鈉等;(8)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與它們類似的二元化合物,如碳化鈣、氮化鎂、硫化汞、碘化鋁等;(9)絡合物,如氯鉑酸鉀、三氟合鋅酸鉀等。

2.有機試劑由於種類繁多、結構複雜、用途廣泛,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常用的是按用途和反應機構兩種分類法。

按用途分類時有機試劑可分為2類:(1)分析試劑,是直接用於無機離子或化合物分析測定的試劑,即通常的有機試劑,諸如有機沉澱劑、共沉澱劑、萃取劑、顯色劑、金屬指示劑、絡合劑、基準物質和在容量分析中配製操作溶液的有機試劑等;(2)輔助試劑,包括用於溶解和萃取的有機溶劑、用於調節溶液pH值的緩衝劑,另外還有掩蔽劑、氧化-還原劑、凝聚劑、保護膠體和層析劑等。

按反應機構分類時,依據有機試劑與無機離子或化合物的反應類型不同,可以分為4類:(1)形成正鹽的試劑,包括有機酸、酸性化合物和有機堿,都能與無機離子形成電價結合的鹽,其中羧酸、胂酸、膦酸、酸性硝基化合物(如2,4,6-三硝基苯酚)常用作陽離子沉澱劑。有機堿則用作陰離子沉澱劑;(2)中性絡合劑,在反應過程中能與金屬離子或化合物形成絡合物,通常都是含氮雜環化合物和有機胺。此外還有中性磷酸酯,如磷酸三丁酯(TBP);(3)形成螯合鹽的試劑,如8-羥基喹啉;(4)其它類型有機試劑。

3.生化試劑主要有4類分類方法。

(1)按生物體組織中所含有的或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來分類。包括蛋白質、多肽、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酶、輔酶、糖類、脂類及其衍生物、甾類和激素、生物堿、維生素、膽酸鹽、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和卟啉類及其衍生物等。

(2)按在生物學研究中的用途和新技術的發展來分類。可分為電泳試劑、色譜試劑、離心分離試劑、免疫試劑、標記試劑、組織化學試劑、分子重組試劑、誘變劑和致癌物質、殺蟲劑、培養基、緩衝劑、電鏡試劑、蛋白質和核酸的沉澱劑、縮合劑、超濾膜、臨床診斷試劑、抗氧化劑、染色劑、防黴劑、去垢劑和表麵活性劑、生化標準品試劑和分離材料等。

(3)按生物體的物質特性作為研究生物體的工具來分類。如外源凝集素、血液分級部分、抗菌素、代謝和酶抑製劑、環磷酸化合物、免疫試劑和組織培養試劑等。

(4)根據生物學中比較活躍領域中的一些新穎技術方法使用的試劑而分類,如親和層析材料、發色基團酶底物、培養基、固定化酶、組蛋白等。

五、化學物質的多維分類

關於化學物質的分類,目前正隨著化學的發展而不斷進行新的嚐試。近十年來,我國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徐光憲教授正致力於探索一種新的化學物質分類法,即分子分類法或“多維分類”法。1982年,在中日美三國金屬有機化學討論會上,他提出了分子的(n×cπ)四維分類法及有關的七條結構規則。在新的分類法中,他提出了分子片的概念。分子片是處於原子和分子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次的概念。例如無機化合物中的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等和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都可視為分子片。每個分子片都由中心原子和配位體所組成。應用這種分子的分類方法,可以把數以百萬計的各種有機的和無機的分子看作是各由若幹分子片所組成。按照(n×cπ)四維分類法把所有的分子分成4大類型,即單片分子、雙片分子、多片分子(含鏈式、環式、多環式和原子簇化合物)和複合分子(可看作是由鏈、環、簇的的各種組合而成的複雜原子)等4大類型。組成這些分子的分子片又可以按它的價電子數的多少分為25類。對同一類分子片,還可以按其中心原子所屬的周期不同進一步分類。這樣,使用分子片的概念並運用四維分類法與結構規則,就可以把所有的分子進行分類。同時還可以由分子式去估算分子的結構類型,預見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和金屬有機化合物,並探討它們的反應性能等。

總的化學物質分類體係如下:

化學反應的分類

化學反應是化學運動的基本形式。化學反應雖然看起來複雜紛紜,令人眼花瞭亂,然而隻要掌握了其中的內在規律,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對無數的化學反應進行不同的分類。

一、以反應形式進行的分類

是化學反應的最簡單、最常用的分類形式。它把反應分為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等。這是人們都很熟悉的分類。

二、以反應中電子得失進行的分類

人們發現,如果從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來分析,則上述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實際上隻屬於兩大類,即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自從1897年發現電子後人們又進一步認識到,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實質就是它們在反應過程中有無電子得失造成的。人們依此又進一步認識到:

1.參加反應的物質各元素在反應前後都沒有電子得失,即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的反應,稱為非氧化還原反應。例如

CaO+SiO2=CaO·SiO2(1)

NH4OHNH3↑+H2O(2)

CaCO3CaO+CO2↑(3)

CaO+H2O=Ca(OH)2(4)

2NaOH+H2SO4=Na2SO4+2H2O(5)

由此可見,非氧化還原反應可以是化合反應,如反應(1)、(4);也可以是分解反應,如反應(2)、(3);還可以是複分解反應,如反應(5)。

2.參加反應的物質中某些元素在反應前後失去或得到了電子,即其化合價發生了變化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例如,

2H2+O2=2H2O(6)

4HNO32H2O+4NO2↑+O2↑(7)

H2+Cl22HCl↑(8)

Zn+2HCl=ZnCl2+H2↑(9)

Zn+CuSO4=ZnSO4+Cu(10)

Cl2+2NaBr=Br2+2NaCl(11)

可見,氧化還原反應可以是化合反應如反應(6)、(8)和分解反應如反應(7);也可以是置換反應如反應(9)、(10)、(11);但氧化還原反應不包括複分解反應。

三、以反應中化學粒子特征進行的分類

化學反應可分為分子反應、離子反應和原子反應三大類。

1.分子反應。例如在有機化學中,由一些簡單分子結合成比較大的分子的聚合反應,即為分子反應,例如乙烯可聚合為聚乙烯的反應。

nCH2=CH2=CH2-CH2n

2.離子反應。在無機反應中經常遇到,已為人們所熟知,例如:

H++Cl-+Na++OH-=H2O+Na++Cl-

或寫成:

H++OH-=H2O

3.原子反應。例如:

2H2+O2=2H2O

四、以反應中其它特征進行的分類

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

1.按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分類。可以分為可逆反應和不可逆反應。

2.按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分類。可以把所有的反應分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兩大類。

3.按反應機理的繁簡程度與彼此間的關係分類。可以分成簡單反應和複雜反應。對複雜反應又可按基元步驟間的關係不同,再分為平行反應、連續反應和對峙反應等。

4.按反應物的性質分類。可分為無機反應、有機反應和生化反應等。

5.按反應的動力學特性分類。可分為零級反應、一級反應、二級反應和多級反應等;另外,還可以把反應分成單分子反應、雙分子反應和三分子反應。

6.按引起化學反應的原因不同分類。可以把反應分為熱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以及核化學反應等。

7.從反應物質所處狀態不同進行分類。又可以分成氣相反應、液相反應、固相反應和多相反應等。

由於分類的標準不同,化學反應可以進行多種多樣的分類,以適應不同情況的需要,使複雜的化學反應知識係統化。

化學學科的分類

如果說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從波義耳時代開始的,那麼到了19世紀已有200多年曆史。那時,人們已經能夠把化學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等四大門類。

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於物理學和化學的研究不斷向微觀領域深入,促使化學科學得到了飛速發展。其顯著標誌就是,各種化學分支學科如雨後春筍,相繼誕生,例如高分子化學、核化學、現代結構化學、生物化學以及理論有機化學等。這些新學科又相互滲透,彼此交織,使已經形成的化學理論體係再次顯得雜亂無序。這種狀態吸引著人們不斷地探索著新的分類體係。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嚐試,然而至今尚各言其說,未獲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