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鹽差發電
我們都知道,海水裏麵溶化了不少礦物鹽。因此,有一種苦鹹味,這給海上生活的人們用水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然而,這苦鹹的海水可以用來發電,你知道嗎?
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即江河水(淡水)和海水(鹹水)相交融的地方,淡水和鹹水就會自發地擴散、混合,直到兩者含鹽濃度相等為止。在混合過程中。含鹽濃度高的海水以較大的滲透壓力向淡水擴散,而淡水也以較小的滲透力向鹹水擴散。這種滲透壓力差將產生能量,稱為海水鹽濃度差能,或者叫做海水鹽差能。
實驗表明,許多江河入海口處的海水滲透壓力差相當於240米高的水位落差。在約旦河流入死海的彙合處,海水鹽差更為可觀。
海水鹽差能是由於太陽輻射熱使海水蒸發後濃度增加而產生的。被蒸發出來的大量水蒸氣在水循環過程中,又變成雲和雨,重新回到海洋,同時放出能量。據計算,全世界的海洋鹽差能資源高達30億千瓦。
如何利用如此豐富的海水鹽差能呢?人們設想了利用化學中濃差電池的原理,以電化學的方法把鹽差能轉換成電能的辦法。根據這種電池的原理,隻要有大量濃度不同的海水和淡水相混合,就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但是,這種方案實現起來有許多技術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所以,這種發電辦法目前在實際中還未得到應用。
由於海水鹽差能的蘊藏量十分巨大,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日本、美國、瑞典等,都正在積極開展這方麵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工作,我國也很重視。據估計,我國在河口地區的鹽差能約有1.6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