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每月大事
作者:當代世界研究中心
一、克裏赴俄談合作 共商應對敘危機
5月7日,美國國務卿克裏抵達莫斯科,展開就職後首次訪俄之旅。有輿論指出,克裏此行旨在同俄羅斯領導人充分交換意見,改善僵持中的美俄關係。除商談反導問題和經貿合作外,美俄還就應對敘利亞危機進行了重點探討。克裏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時表示,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有重大共同利益,包括保持地區穩定和阻止極端勢力活動,希望雙方能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訪問期間,克裏同俄方達成共識,同意在日內瓦舉行新的國際會議,爭取通過對話方式實現敘利亞和平。
兩年來,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無辜的敘利亞平民飽受戰火蹂躪,流離失所,昔日的美好家園幾乎淪為焦土。盡早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混戰,不僅是敘利亞人民的渴求,也是國際社會的期盼。作為敘利亞問題的重要相關方,美俄兩國倡議舉行國際會議,讓人們看到政治解決危機的一縷曙光。然而,歐盟外長會議決定解除對敘利亞的武器禁運,以便反對派獲得武器彈藥,為美俄的努力蒙上一層陰影。更為關鍵的是,關於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去留,以及過渡政府的組成,有關方麵的意見分歧尚未消除。新的日內瓦國際會議,能否順利舉行,又能否解決實質問題,正考驗著各方的誠意。
二、樸槿惠會奧巴馬 美韓同盟再提升
5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來訪的韓國總統樸槿惠,雙方舉行首次正式會晤。談及朝鮮半島問題,奧巴馬重申美國對韓國的安保承諾。美韓兩國元首聲稱,不會容忍來自朝鮮的威脅和挑釁,但同時也表示不會關閉談判的大門。樸槿惠第一次以韓國總統身份訪美,適逢美韓同盟建立60周年。當天,她和奧巴馬共同簽署發表《紀念韓美結盟60周年聯合宣言》。雙方一致決定,將美韓同盟的定位提升至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兩國在東北亞地區和全球事務中的合作。
作為冷戰初期的產物,美韓同盟並未隨其結束而宣告解體,反而日趨緊密。目前,美韓同盟已經超越國家安全層麵的合作,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國際事務等多個領域。不過,無論是應對朝鮮半島問題,還是處理同日本關係,或是參與其他國際議題,由於彼此關切不同,美韓兩國的政策主張不盡相同。此外,美韓雙邊合作中尚有諸多問題等待化解。所以,兩國元首雖有意提升美韓同盟的定位,但其未來發展仍麵臨不少牽絆。
三、菲射殺台灣漁民 海峽兩岸齊譴責
5月9日,台灣“廣大興28號”漁船在屏東縣鵝鑾鼻東南方約180海裏處海域作業時,突遭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射擊,導致一名船員死亡。事件發生後,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同仇敵愾,義憤填膺。台灣方麵向菲律賓政府提出道歉、賠償、懲凶等要求,敦促其限期做出答複,否則采取製裁措施。大陸方麵強烈譴責這一野蠻行徑,要求菲方立刻開展調查,給受害漁民一個交代。針對受害方合情合理的要求,菲律賓方麵不但敷衍塞責,配合消極,還強詞奪理,歪曲事實。耍盡一番無賴之後,迫於壓力,才不得不予以正視。
這次台灣漁民不幸遭到槍殺,看似是一起偶發事件,實則是菲律賓日漸肆意妄為使然。明知“廣大興28號”隻是一艘普通漁船,且並未侵犯菲律賓領海,菲方公務人員竟然朝其開火,甚至追趕掃射,簡直是濫用武力!最近幾年,仗著有外國勢力的撐腰,菲律賓政府狐假虎威,狂妄自大。有恃無恐之下,該國一意孤行,到處煽風點火,不斷惹是生非。菲律賓當局若不改弦更張,難免有朝一日自食其果。屆時,恐悔之晚矣。
四、巴選舉塵埃落定 謝裏夫意外大勝
5月11日,巴基斯坦國民議會選舉如期舉行。選舉期間,巴國內暴力襲擊事件接連發生,緊張氣氛籠罩全國。所幸未發生大的動蕩,選舉方才得以總體上平穩完成。根據選舉委員會最新公布的結果,在國民議會272個直選議席中,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獲得了124個席位。由於所得席位大幅領先於其他政黨,謝裏夫派已雄踞國民議會第一大黨位置。曾經兩度出任總理的謝裏夫,有望第三次執掌巴基斯坦政權。目前,謝裏夫正著手籌組新政府,隻待走馬上任。
謝裏夫領導的政黨意外大勝,遠超巴基斯坦內外輿論先前預料。誠然,該黨在旁遮普省執政取得的出色成績,為其贏得選舉大有助益。然而,廣大選民急於換將的迫切心情,對其勝出又不無幫助。執政五年,人民黨未能兌現當初的選舉承諾。多數選民轉而寄希望於謝裏夫派,盼其能改變國家羸弱之局。當然,選舉本身蘊含著相當多的偶然因素,亦不能忽視。因此,議席分配的多寡,並不全然反映各政黨現有實力。謝裏夫派可以慶祝勝利於一時,卻無沾沾自喜的資本,更不能坐享其成。麵對重重挑戰,尚需迎難而上,積極作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收獲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