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陪讀媽媽手記:什麼樣的母愛含毒?(2 / 2)

我想,我每天的“作業”做好了嗎?如果哪天兒子說不回來吃飯,我的第一念頭就是可以輕鬆一下。對於每天的家務,我是能不做就不做。身教勝於言教。我以這種心態“做作業”,又有什麼資格批評兒子呢?我做不好本分事情,對自己的潛在不滿意,在日常行為中會往最親的人身上遷移。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現在能做出幾個像樣的菜了,心情也在往愉快的方麵轉。

清理自我,

不要對孩子過度猜想

一個陪讀家長和我交流,說她從來不過問孩子的成績,隻存一個念頭:孩子肯定行。我問,你為何這麼自信?她笑著說,如果存在“孩子咋這麼窩囊”“孩子沒考好以後上不了好大學可咋辦”之類的念頭,那孩子肯定會受影響,因為母子連心。母親怎麼想,孩子是能感應到的,這不是迷信。

我反思自己,假如孩子放學晚幾分鍾到家,我就冒出多個不好的念頭,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呢?這個家長的話,我聽進去了。之後,孩子回來晚一點,我就想他應該是和同學聊天走得慢了。初中的時候,孩子被小混混恐嚇過一次。那時候,我的念頭總是特別負麵,有一次孩子果然又被恐嚇了,回到家嚇得臉都白了。

為什麼我的念頭經常在負麵上晃,那是因為我心理垃圾積累太多。從小到大,別人對我不好的細節,我基本記得。累積得越來越多,到一定程度,思維負麵性極大。一個身上充滿負能量的媽媽,怎麼會給孩子帶來陽光的心情呢?

我感到害怕,然後尋找改變的方法。心理學上關於清理的說法,是要對自己進行深度整理。因為我是母親,所以一次次試圖看清自己。我進行了幾十次的清理,有時寫到紙上,有時找心理老師清理。那感覺是非常具體的,說出一件事,好像就沒了一點負能量,感覺一點一點變得陽光起來。我想問題、有念頭的時候,正念的時候多了。如果我有負麵情緒了,會覺察得很快,並有意識地轉到正麵上來。

我想和陪讀媽媽們分享的是,如果你感到孩子經常沒有笑容,那該好好反觀自己,是不是自己把多年積累的負能量無形中傳給了孩子?在這方麵,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從內在清理自己,才有真正的改變。自己變得正能量了,孩子自然會慢慢轉過來,變成陽光的孩子。當我明白自己是一個情緒有很大漏洞的媽媽時,我知道給孩子的愛是蜜裏含毒的。也正因此,我努力給孩子多上愛的功課,不再給自己能給的,而是學習慢慢在找兒子的心,給兒子他需要的部分。

有時候,我精心做了菜,他隻吃幾口就放下筷子,態度不好。我努力不再教訓他,而是觀察他對哪些菜喜歡,並記在心裏。漸漸地,我能做到每餐有一個他愛吃的菜,不再自作主張,以為有營養的就做給他吃,他不吃我就生氣。磨合的過程並不易,陪讀無小事,用心把小事做好,每一天踏踏實實地做,不急吼吼地要求他這要求他那了。

如今,我感到自己變化了。在想兒子的時候,我就想該給媽媽打電話了。除了多抽時間愛媽媽,我要給孩子有縫兒的愛。這樣,他才能不感到窒息,可以自由地呼吸。

母親愛孩子是本能。如何能給孩子有質素的愛,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題。對此,我仍在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都麵臨著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