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開創了一種角色模式,以至於後來經常有模仿性的角色,那就是……完全日化的外國人。
從外觀設定上來,她是個金色長發藍眼的精致洋娃娃,但是除了外觀與自己的姓名很“英國”以外,其他部分是徹底的日本孩,熟悉島國的各種傳統和民間傳,但是連英語都不了。
盡管她表麵上試圖像英國人一般地生活,可卻無法掩飾自身對日本文化的了解與喜好,因為宅島國長大,所以漸漸忘卻了母語,甚至後來連自己名字的全拚都做不到,還要反過來處處依賴茉莉學習英語,因為長相的原因,轉學以來經常收到男同學的情書,但是比較不幸的是,那些情書都是用英文寫的,她根本讀不懂,還要依賴於茉莉的翻譯。
更不幸的是她的姓氏跟日語“穴骨洞”同音,所以很忌諱別人拿名字開玩笑,為此經常與挑事分子美羽起爭端。
動畫就是這樣,想讓觀眾記得住,人物必須要有鮮明的個性,這一點上草莓棉花糖做的非常好,五個主要角色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這可能是它雖然隻有一季,但是卻有長久的影響力和一大票忠粉的原因所在。
嚴格意義上來,這部作品很難歸類為萌係作品,畢竟刻意的賣萌並不存在,甚至於後來的此類作品的很多慣用手法這部作品之中並沒有得到體現,但為什麼會讓觀眾覺得很萌呢?
因為整部作品流暢而不刻意,很多讓人喜歡的要素都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之中,而不是單純的靠著人物屬性來體現,劇情和角色相互通融,角色服務於劇情,劇情服務於角色,感性而不生硬,溫馨融於日常,能夠做到這些內容實屬不易。
可見童夢在劇情改編上是下了功夫的。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治愈和有愛的作品,“可愛即正義”的口號實至名歸。
要不要在這個時候把這部作品拿出了,實話宮原靜有些猶豫。
在動畫製作的時候,為了不至於讓作品撲街,有一件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選題,某種意義上來這個比作品的製作質量還要重要。
一部作品能不能大賣,還有等放送之後才有結果,但是在此之作品必須要基本上適應當時的動畫市場環境,什麼年代做什麼作品,這是比較基本的事情。
客觀上來,也存在“爆冷”的現象,但是這種可能性比較低,不過也有動畫製作公司對此樂此不疲,他們喜歡類似賭博一樣壓各種題材,製作各種不同分類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大多數反響平平,但是隻要能夠壓中一部,那就能妥妥的賺上一筆。
當然了,這種概率事件並不在宮原靜的考慮範圍內,他決定把這樣的作品提前拿出來,就是想看一看現在的動畫觀眾對這類作品究竟有什麼樣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