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追尋
就在發現93號元素鎿的時候,麥克米倫便認為,可能還有一種新的超鈾元素與鎿混在一起。
不出所料,過了沒多久,美國化學家西博格、沃爾和肯尼迪又在鈾礦石中,發現了94號元素。他們把這一新元素命名為“鈈”,希臘文的原意是“冥王星”。這是因為鎿的希臘文原意是“海王星”,而冥王星是在海王星的外麵,是太陽係中離太陽最遠的一個行星。
最初,西博格等人隻獲得了極微量的鈈,總重量還不到一根頭發重量的千分之一。這樣稀少的元素,在當時根本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隻是把它看作一種新元素而已,誰也沒有去研究它到底有什麼用處。
但在後來,當人們發現了原子彈之後,鈈就一下子青雲直上,成了原子舞台上非常難得的“明星”!
原來,原子彈中的主角是鈾。在大自然中,鈾有兩種不同的同位素,一種叫“鈾235”,一種叫“鈾238”。在鈾235的原子核中,含有92個質子、143個中子,加起來便是235個,所以叫“鈾235”;在鈾238的原子核中,含有92個質子、146個中子,加起來是238個,所以叫“鈾238”。鈾238跟鈾235不同,是因為它的原子核中多了3個中子。
鈾235與鈾238的性質不一樣:鈾235非常活躍,鈾238卻要差多了。當鈾235受到中子攻擊時,即會迅速發生鏈式的反應,在一刹那間釋放出大量原子能,形成劇烈的爆炸。在原子彈裏,就裝著鈾235。但是,鈾238在受到中子攻擊時,卻不動聲色地把中子“吞”了進去,並不會發生爆炸。
在天然的鈾礦中,絕大多數都有鈾238,而鈾235僅占千分之七(重量比)。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從鈾礦中提取那少量的鈾235,用它來製造原子彈,而大量的鈾238卻被廢棄了。
鈾238難道真的不能利用起來嗎?
人們經過仔細的研究後,結果發現,鈾238可以作為製造鈈的原料,而鈈的性質跟鈾235差不多,也是個活躍分子,也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
本來,在天然鈾礦中,隻含有一百億分之一的鈈。如今,人們用鈾238來作原料,大量的製造鈈。於是,鈈的產量迅速增加,從隻有一根頭發的千分之一那麼少猛增到數以噸計。不久,人們不僅製造了以鈈為原料的原子彈,並且還用它製成了原子能反應堆,用來發電。
這樣一來,鈈一下子便成了原子能工業的重要原料。
鈈是一種銀灰色的金屬,很重。在空氣中也很易氧化,在表麵形成一層黃色的氧化膜。
鈈的發現及廣泛應用,使用人們對元素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來,世界上還有許多很重要的未被發現的新元素哩!
鈈的壽命也是長達24360年。
人們繼續努力,要尋找94號以後的“超鈈元素”。
在1994年底,鈈的發現者——美國化學家西博格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喬索合作,用質子轟擊鈈原子核,最先是製得了96號元素,緊接著又製得了95號元素。
他們將95號元素和96號元素分別命名為“镅”和“鋦”(過曾譯成“鋸”,因與鋸子的“居”字相同,容易誤會,改譯為“鋦”),用以紀念發現地點美洲(“镅”的原意即“美洲”。镅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正好在63號元素銪之下,銪的希臘文原意為“歐洲”,所以就用“美洲”命名镅。)和居裏夫婦(“鋦”的原意即“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