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壇七蓋”,善玩“戲法”(1 / 2)

“八壇七蓋”,善玩“戲法”

胡雪岩有一種超平尋常的大自信。

胡雪岩之創辦阜康錢莊,從外部環境來說,當時由於太平天國起義,國家正處於戰亂之中,而且太平天國活動的主要區域,也正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東南一帶。當時國內的金融業主要還是山西“票號”的天下,在東南地區後起的寧紹幫、鎮江幫經營的錢莊業,無論業務經營範圍,還是在商界的影響,都遠遜於山西票號。

從自身條件看,胡雪岩此時除了在錢莊學徒的經驗外,實際上是一無所有。但他踏入商界之初第一件為自己考慮的事情就是創辦自己的錢莊——即使此時還是兩手空空,也要熱熱鬧鬧先把招牌打出去。此時的胡雪岩所憑據的也就是他的那份大自信。他相信就憑自己錢莊學徒的經驗,憑自己對於世事人情的了解,憑自己精到的眼光和過人的手腕,當然也憑借已入官場可做靠山的王有齡的幫助,他足以支撐起一個第一流的、可以與山西票號分庭抗禮的錢莊。就憑著這股子自信,他的阜康錢莊說辦就辦起來了。

胡雪岩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

做生意確實要學會如何“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會這樣“蓋來蓋去”,也就學會了在“銅錢眼裏翻跟鬥”,也就可以用十萬銀子,做出百萬的生意。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的生絲運到上海時,正值小刀會要在上海起事。這對於胡雪岩來說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小刀會一起事,上海與外部交通漸絕,絲的來路也隨著中斷,洋莊價錢必然看好,可以趁此賺上一票。這更堅定了胡雪岩要銷洋莊的打算。

要做銷洋莊的生意,第一步是要控製洋莊市場,壟斷價格。要做好這一步,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說服上海絲行同業聯合起來,讓預備銷洋莊的絲客公議價格,彼此合作,共同對付洋人,迫使洋人就範。第二則是拿出一筆資金,在上海就地收絲,囤積起來,使洋人要買絲就必須找我,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就胡雪岩當時在上海生絲市場的地位來說,由於他的生意隻是剛剛起步,在同行中的威信還有待建立,因此第一個辦法還不一定能夠實施到理想的效果,而從生意運作的角度看,即使第一個辦法能夠憑著胡雪岩的影響力得以實現,他也應該采取通過在上海就地買絲的辦法,盡可能多的為自己囤積一部分生絲,這既是控製市場、壟斷價格的基礎,也是能使自己在實現了控製市場的設想、迫使洋人就範之後能夠獲得更大利潤的條件。

不過,在上海就地買絲需要大筆本錢。胡雪岩此時隻有價值十萬兩的生絲存在上海裕記絲棧,而他的生意夥伴尤五為漕幫糧食生意向“三大”借貸的十萬銀子在續轉過一次之後又已到期,按常規已經不能再行續轉,為還上這筆貸款,尤五最多隻能籌集到七萬銀子。如此算來,胡雪岩要在上海就地買絲又可以說是沒有一分錢的本錢。

胡雪岩用手頭裕記絲棧開出的那批十萬兩生絲的棧單“變”了一次戲法。首先,他將這一張棧單拿給“三大”看,說是“三大”的貸款已經可以歸還,不過先要等這批生絲脫手之後才能料理清楚,讓他們將那筆十萬的貸款再轉一期,有棧單為證,貨又明明擺在貨棧裏,他們必然相信而且放心,這樣也就生出了十萬頭寸可供調用。然後,他又用裕記絲行的生絲作抵押,向洋行借款,把棧單變成現銀。洋行有棧單留存,不會不給貸款,而棧單也不會流入錢莊,“三大”方麵也就不會知道棧單已經抵押出去了,戲法也就不會被揭穿。這樣,十萬銀子不就做成了百萬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