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受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屏退了左右。他換了一副口吻說道:“張將軍冒險前來提醒在下,不知可有良策教我趨吉避凶?”
張存敬道:“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王師十數萬將攻河東,沙陀敗亡隻在旦夕之間。為將軍計,不若棄暗投明,報效朝廷,既可趨吉避凶,又能獲得忠孝之名,豈不美哉?”
安居受沉思良久,終於長歎一聲:“也罷!隻是不知如何棄暗投明?”
張存敬將早就與丁會商議好的策略跟安居受一說,安居受當即應承了下來。張存敬便連夜返回了宣武軍的大營。
第二天一早,丁會領兵攻長平關。又是李元審率軍出戰,安居受守關。宣武軍隻假意攻打了一番,便退兵了。李元審又要追擊,卻再次聽見關上響起了收兵的鑼聲。他一邊咒罵著一邊領兵返回。到了關下,卻見關門緊閉。
李元審大罵開門,沒想到關門不僅不開,還從城頭射下一陣箭雨。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李元審部一片嘩然,頓時軍心大亂。這時忽聽身後喊殺聲起,宣武軍竟然轉身殺了回來。
李元審部退路被斷,有關難回,哪裏還有戰心?頃刻間就被宣武軍擊敗。包括李元審在內的大部分昭義軍都被生擒。
丁會領兵入了長平關,立即重賞了立下大功的張存敬和獻關投誠的安居受。為了讓安居受放心,又在關前斬了降將李元審。
丁會拿下長平關的翌日便揮師北進,直逼潞州。昭義節度使李克修聽聞安居受獻關,李元審敗亡,頓時惶恐萬分。長平關一丟,潞州南麵門戶洞開,已經無險可守。李克修等不及晉陽方麵派來的援兵,便親自領軍出城迎敵。
李克修屯兵於潞州城南十裏處的高望堡,東麵依托壺關,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已經打定了主意,不管丁會如何挑釁,自己隻是嚴守不出。隻要耗到援軍到來,丁會那區區幾千人馬,根本不足為懼。李克修此時已經收到消息,汾州刺史康君立和諸軍都指揮使李存孝兩人已經領大軍萬餘人增援潞州,最多六七天就能到達。
六月十三日,丁會領兵到了高望堡。見李克修閉營堅守,丁會倒也不急。一邊與昭義軍對峙,一邊派出遊兵四處搜掠。
兩軍對峙了三日,其間沒有發生一次百人以上規模的戰鬥。眼看著援軍就要到了,李克修自以為得計。不成想忽然接到消息,壺關失守了!
奪得壺關的,正是葛從周。丁會從正麵的進攻,很好的掩護了葛從周這一路人馬。兩千騎兵在葛從周的率領下,晝夜兼程,繞過太行山的東緣,悄悄抵達了壺關。壺關守將馮霸手中隻有五百步卒,自知難以禦敵,便棄關而逃了。葛從周兵不血刃拿下壺關。
壺關一丟,李克修的左翼便徹底暴露在宣武軍的攻擊之下了。高望堡已經難以防守,他當即決定拔營返回潞州城。
丁會豈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他與葛從周約好一齊進兵,兩麵夾擊,一舉將正在撤退中的昭義軍擊敗。昭義軍節度使李克修竟然死於亂軍之中。
彭城外圍。
朱溫得知丁會成功奪取澤、潞二州的消息,簡直欣喜若狂,長期圍攻彭城不克的陰霾一掃而空。他立即召來了諸軍都指揮使趙東陽。
“子晨呐!一個好消息!丁會連戰連捷,已經拿下澤、潞二州了!昭義節度使李克修也被斬於陣中!哈哈哈哈!”
趙東陽聽了,連忙賀喜。朱溫卻道:“應該是同喜同喜!”
趙東陽一頭霧水的問道:“不知末將有何喜事?可與大帥同喜?”
朱溫笑道:“既然拿下了潞州,就得任命新的昭義軍節度使。丁會雖然立下大功,但資曆尚淺。所以本王思前想後,決定還是由你,擔此大任!”
趙東陽聽了連忙謝恩。他心情頗有些激動,沒想到能夠獲得朱溫的信任,成為獨當一麵的藩帥。
朱溫將趙東陽扶起,卻道:“子晨呐,此地離潞州數百裏之遙,事不宜遲,你速速啟程赴任吧!為了你的安全,就把天宋都帶去,作為昭義軍的牙兵吧!”
趙東陽一聽,心裏咯噔一聲。什麼意思?隻讓我帶著天宋都這五千人馬去潞州赴任?那言外之意,青子都、齊子都、拔山都、撼山都、突將都等原本屬於我的軍隊,從今往後就都不歸我指揮了?!朱溫!我日你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