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必阿大等忠武七都,總共七千餘人渡過漢水之後,行到劍閣,就原地駐紮,不再繼續南行了。他們必須要與朝廷建立溝通渠道,獲準入川之後才能繼續行軍。否則,很容易被當做亂臣賊子。遭到神策軍的阻擊。
不過上書這件事,卻成了一個難題。七都將裏大多都是隻會打仗的粗人,該如何與朝廷打交道,真可謂兩眼一抹黑。討論來討論去,推來推去,最後就把這個任務給了王建。大家一致認為,王建是幾個人裏麵最能說會道的一個。
這時,王建沒有與眾人商量,擅自做了一個主張。他沒有直接給天子上書,而是給右神策中尉,大宦官田令孜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先是細述了楊複光死後發生的這些事。之後表達了自己想為田氏效力的心意。又裝了一番可憐,以無所依靠的流浪軍自喻,懇請田令孜收留。
田令孜很快就回了信。信中對王建非常親熱,一口一個“光圖”,頗有對晚輩關懷之意。不僅同意了王建的請求,還當即決定將忠武七都編入神策軍,成為天子禁軍。對王建等七人的任免令,與回信同時到達劍閣。
七份任免令擺在麵前,著實讓眾人驚訝了好一會。他們沒想到事情能如此順利,搖身一變就成了天下第一軍神策軍的一員。
然而,卻有一人悶悶不樂。
“楊公與田氏速來不睦。我們是楊公的手下,久受厚恩,如今卻要轉投入田氏的門下,這個彎兒,我龐某人轉不過來!”
“此一時也彼一時。楊公與田公雖然不睦,但好歹都是北司一路。能夠成為禁軍,既是楊公的遺願,對弟兄們來說,也不能不說是一條好出路。請龐兄不要太固執。”
眾人一番苦勸,龐從隻是堅持。最終,忠武軍在劍閣再次分道揚鑣。王建等六都人馬繼續向西川前進。龐從則領著手下一都人馬,折回了興元。
興元府。鹿晏弘的安生日子沒過幾天,就忽然接到一個噩耗:六千神策軍在神策將軍李鋋的統領下,逼近漢中。揚言驅逐鹿晏弘,恢複興元府。
此時鹿晏弘的手中滿打滿算隻有三千嫡係。興元府的舊軍人心浮動,隨時可能生變。鹿晏弘自知根本無力與朝廷抗衡,於是放棄興元府,引兵東出。
沒過多久,張尋就接到了鹿晏弘東出的消息。他立即點了五千人馬,親自領軍到了均州最西端的豐利縣。
忠義軍前腳剛到,鹿晏弘後腳也到了均州邊境。兩軍在豐利縣西的關口鎮隔二十裏相峙。
陣前,張尋與鹿晏弘見了麵。
“鹿兄別來無恙。你不去西川,來我的忠義軍,不知有何貴幹?”
“隻求借道,讓為兄能回老家許州。”
“楊公遺願,希望忠武八都能為朝廷效力。鹿兄為何要卸甲歸田呢?豈不違了楊公之命?”
“賢弟一口一個楊公,你可記得楊公還有另一個遺願,希望我們之間此生永不互相攻伐?你為何要像對待賊寇一樣對待為兄?”
“鹿兄您誤會了。我軍前來,並非為了阻擋你軍。隻是怕客軍過境,會驚擾正在秋收的百姓。鹿兄既然隻不過是想要借道過境,我軍可以護送。”
“如何護送?”
“請鹿兄的手下將手中兵器全都交給我軍保管。待你們安全離開我忠義軍的轄區之後,再行歸還。”
“什麼?!張尋,你有些欺人太甚了吧?”
“鹿兄如果不同意。那就請走別的路吧。”張尋說完,撥馬回歸本陣。
鹿晏弘的軍隊在忠義軍的邊界足足駐紮了七日。七日後,軍糧用盡。鹿晏弘無奈再次來到兩軍陣前,指名要見張尋。
“鹿兄主動相見,可是想通了?”
鹿晏弘道:“不是為兄不願意。實在是手下眾將士們覺得這事有些難堪。為兄也無法強人所難。所以……”
“所以你還是決定繞路了?”
“恩。但是,請賢弟看在咱們當初的情誼,看在楊公的麵上,給為兄供些糧草。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這倒不是問題。隻不過,我軍中的糧食,也都是從民間高價收上來的。白送斷難從命。鹿兄可以出錢來買。”
“什麼?!”鹿晏弘沒想到張尋如此市儈。但如今形勢窘迫,也不得不從命。隻得依照張尋的價格,買了數百石糧草。之後又休整了幾日,才轉而南下,向房州上庸縣去了。那裏,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