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難道你不覺得,這是一個怪物才能活下來的世界嗎?”
“也許吧。”王析說道。
趙東陽還給自己這不足一千人的部隊取了一個軍號,叫做“天宋軍”,取“天佑我宋州軍”的意思。雖然這些士卒多半是汴州人,但畢竟趙東陽是朝廷任命的宋州刺史。所以不叫“天汴軍”。
天宋軍中實行了一個古今結合的軍製,在這些唐朝士兵的眼中頗有一點新鮮。
趙東陽借鑒唐代的編伍經驗,以每三人為一個組,設一個組長。明確規定,如果三人之中,有一人陣亡,另外兩人就要以“失陷同袍”之罪被處死。所以這三個人就像結拜兄弟一樣,雖然不是同年同月生,但肯定會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以三組,三三九人,作為一個“夥”,以一個組長兼任“夥長”。天宋軍的夥要比別的軍隊的夥少一個人。
以三夥,三九二十七人,另加正副隊正和一個旗手,總共三十人,作為一個隊。天宋軍的隊要比一般的隊少二十人。
以三隊,90人,另加一個9人的警衛夥,和一個統領,總共一百人整,作為一個“連隊”。統領稱為“連長”。很長一段時間內,天宋軍中都有人稱連長為都頭或者旅帥。後來才慢慢習慣了“連長”這個奇怪的稱呼。
又以三個連隊為一個營。天宋軍這九百多人編為三個營。分別以“天、地、人”為號。其中“天字營”的指揮是郭言;“地字營”的指揮是鄧季筠;“人字營”的指揮是李思安。最後還剩下不足一百人,稱為“直屬警衛連”,由劉知俊統領,負責保護正副兩位團長的安全。團長自然就是趙東陽。副團長是裴繼祖。
雖然手下人對於這次軍製改革都是暈暈乎乎,趙東陽卻十分的滿足。他心想,老子當兵的時候,差點混上連副,如今,終於當上團長了。也算小有所成!
中和三年六月中,天宋軍離開了汴州。
然而,他們卻沒有徑直朝南麵的陳州去,而是一路向東南方向進軍。大規模縮減部隊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集中有限的資源,如馬匹。趙東陽雖然留下了一千五百汴軍,卻把馬匹全都帶走了。如今他這支天宋軍,是清一色的騎兵。隻不過暫時隻有一人一馬。
出兵第二天傍晚,天宋軍抵達了開封東南九十裏處的雍丘。稍稍休整了一天,兩天後又到了雍丘東南六十裏處的襄邑。
在襄邑休整時,虞候寇彥卿終於忍不住了,來找趙東陽。
“趙將軍不去南麵的陳州,一路往東南方向進軍,這是什麼緣由?”
“叫我趙團長。”
“好吧,趙團長。大帥讓我們去解陳州之圍,您往東南跑是……”
“放屁。大帥是派我們去解陳州之圍的?就給我兩千人,你認為是為了讓我擊敗十萬黃巢軍?”
“這……”寇彥卿雖然挨罵,卻一時語塞。
趙東陽忽然換了一副笑臉,拍著寇彥卿的肩膀說道:“我軍的作戰意圖是軍事機密,行軍路線也不應該提前外泄。但你是大帥的親信之人,我就先告訴你吧。”
“寇某保證不會走漏一個字。”
“嗯。除了你之外,我可沒跟別人說過。萬一遇到黃巢重兵圍堵,那就是你說出去的。”趙東陽用半開玩笑似的口吻說道。
“呃……”寇彥卿的臉都綠了,他已經後悔來找趙東陽了。
“嗬嗬,我和你說笑的。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柘城縣。”趙東陽指著地圖說道:“黃巢為了防備許州和汴州方向,將重兵都擺在了陳州的西北麵。據我軍探知,黃浩萬餘人駐紮在太康,黃鄴萬餘人駐紮在西華。如今隻有陳州的東北麵,即柘城縣方向,兵力最為薄弱,這就是我們要去那裏的原因。”
“可是,那裏既然沒有黃巢軍,我們去幹什麼呢?”
趙東陽搖了搖頭,似乎忍不了寇彥卿的愚蠢了。“我們去了,黃巢軍不就跟著去了嗎?他肯定不會坐視一支唐軍,威脅陳州的東北麵吧?”
寇彥卿終於有些領悟了。趙東陽接著說道:“大帥派出我軍的真正目的,一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二是盡量分散黃巢的軍勢,減輕陳州守軍的壓力。隻要我們在陳州外圍,打上幾場漂亮仗,順便收複幾個黃巢看不上眼的小縣,大帥那邊就能給朝廷一個交代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如果你真的以為大帥是讓我們去跟黃巢拚命,那我可真得懷疑你的智商了。”
“智商是什麼?”寇彥卿一頭霧水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