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激流 第201章 摩天大水車(2 / 2)

“使家可能有別的考慮吧。”姚藥兒若有所思的說道。

正如姚藥兒所說,這次山南東道乏鹽,張尋的確有別的考慮。首先一個,就是趁機賺錢。

自從今年二月份開始,由於涪州的韓秀升、屈行從起兵作亂,截斷了川鹽出川的道路,導致一直依賴川鹽的山南東道,乃至整個荊湘全都嚴重缺鹽,鹽價漲了十倍有餘,很多鹽商還是無貨。史載“江、淮貢賦皆為賊所阻,百官無俸。雲安、淯井路不通,民間乏鹽。”

由於張尋早就組建了鄧州鹽業商會,事先囤積了大量的淮鹽。這次忠義軍是賺了個盆滿缽滿。短短一個月間,獲利數十萬貫。

這一個月裏,鄧州城內的所有館驛幾乎天天客滿。來自襄、郢、隨、房、峽、歸、施、澧、朗等十餘州的鹽商全都彙聚於此,大肆購鹽。甚至導致鄧州鹽價也漲了三四倍。

為了保護鄧州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衝擊,張尋頒布了限價令。規定鹽價不得超過900文一鬥。但他也不會便宜了外來的鹽商,限價令的同時,開征鹽稅,對於每筆超過一石的大宗交易,征收200%的稅。並嚴厲打擊本地的二道販子。

但即便如此,外來鹽商依舊有利可圖。鹽會的鹽隊幾乎剛一回來,上千石淮鹽就會被一搶而空。鄧州鹽業商會的會長鄭襲,已經一躍成為淮河兩岸最有影響力的鹽商之一了。

常言道,有錢不賺王八蛋,張尋不可能跟錢過不去。雖然之前山南東道的節度使劉巨容曾經禁售鄧州川鹽,但張尋卻沒有以牙還牙。他不賣給襄州鹽,自然會有別的州去賣。以牙還牙,還不如趁火打劫。

但除了賺劉巨容的錢之外,張尋還有一個如意算盤。隻不過,目前時機尚未成熟。他還在籌劃一件更重要的事。

張尋從城牆上溜溜達達下來,正撞見行色衝衝的李暮,身後跟著小跟班兒靳小洪。靳小洪的肩上還背著一個軍綠色的麻布挎包,與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那種“軍挎”極為相似。隻是紅五星的位置,被繡上了遒勁有力的兩個字:“忠義”。張尋看了忍俊不禁,這一定又是李暮的傑作。

“九哥!你讓我好找啊!”

“找我幹什麼?”

“洪小兵,把重要文件遞給我!”李暮把手往旁邊一伸。靳小洪立即解開軍挎,掏出了一個裝訂得整整齊齊的小本子。

李暮接過本子,卻並沒有打開,而是一臉堆笑道:“九哥,聽說您最近賺了不少錢?”

“嗯?你是說賣鹽嗎?那些錢不都是鹽業商會賺的嗎?”

“切!你甭唬我了,鹽業商會不就是你的嗎?”

“別胡說!鄧州一百多號鹽行,都被你吃了?”

“好吧好吧,不提鹽會的事。除了這個,九哥還是有不少賺頭吧?我聽說您早就看準了長安城重建這個商機,讓司空圖賣了大批木材給大明宮留守王徽,這筆錢,司空圖總不會私吞了吧?”

“花了。”

“啥?幹啥花了?”

“建這鄧州新城不要錢啊?商州賺的那點錢,早都花幹淨了。再說了,與朝廷做買賣你又不是不知道,還有大筆尾款沒結給我呢!”

“那……我們軍器監仿造的那批曲轅犁,應該賣了……”

“好了好了!別跟我兜圈子了,快點說,你又想花錢幹什麼。”

“嘿嘿。九哥,項目有點多,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您就抽出半天時間,去俺們新樣試做署逛一逛吧。”

“沒時間。一會我還要出城一趟。你抓緊說。”

李暮於是終於翻開了那個小本子,從上麵扯下一張清單,遞給了張尋。

張尋低頭一看,清單上如此寫著:

軍用,一級密保,蒸汽動力炮。啟動資金:20萬貫。後續投入根據實際情況追加。研製周期:6-12個月。

軍用,二級密保,仿神火飛鴉。啟動資金:5萬貫。研製周期:3-6個月。

軍用/民用,二級密保,自動力單軸雙輪車。啟動資金:3萬貫。研製周期:5-8個月。

軍用/民用,二級密保,高爐煉鐵技術。啟動資金:5萬貫。研製周期:6-12個月。

民用,三級密保,開采新野油田的瀝青,用於改善鄧州路麵狀況。啟動資金:10萬貫。工期:待定。

民用,無密保等級,在鄧州城區鋪設自來水管道係統,先期實現“自來水坊坊通”,最終目標是實現“自來水入戶”。啟動資金:20萬貫。工期:12-18個月。

……